孩子們不聽話讓老師費心了,老師是在“教書”嗎?
我想我是大熊。
這一天,我聽人們說,我的兒子剛上初一。這家伙看上去好像是班上的“問題學生”,我給他開脫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要說難就難在哪里。一年級,尤其是到了二年級,三年級的課程變的更加復雜,如果老師只是布置作業,他幾乎是應付差事的。
有一次上課,他回來,對我說,“媽媽,”我問他是不是太辛苦了。他說,“我覺得辛苦,我要是能在三年級把六年級的課程補回來,也不至于現在就這么難了。”
當時我和他的媽媽也只能笑笑說,“對啊,我家的孩子也是這樣,有時候也和我們說,但她就是感覺很煩,不想說,而且現在學習內容也多了,學的東西也多了,我很焦慮。”
當時我覺得這樣的狀態就是該學習的時候不該學習的狀態,而我不知道該如何做才能讓她更好的學習。
2
我意識到,如果我什么都替她做,那么她什么都幫不了。
我決定給女兒轉學。
這個時候,我想到的是,我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女兒,我要讓女兒有個獨立的空間。
3
好像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孩子才會變得優秀。
然而,事實是,沒有人愿意被別人過多插手。
有一個問題:
所有孩子都想跟媽媽一樣,永遠做一個快樂媽媽,做一個負責任的媽媽。
而很多家庭的矛盾,往往在媽媽的身上集中爆發。
因為家庭和睦,所以媽媽會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要求都寄予在孩子身上。
孩子本身承受的壓力比較小,所以壓力會更大,很容易把負面的情緒轉化為極端的性格。
父母的情緒不穩定,就會導致孩子的內心更加的脆弱,在外面遇到一些挫折之后,就會引發更嚴重的情緒。
比如,他在外面被欺負,不敢回家和媽媽說。
遇到了更加嚴重的問題,他就會開始逃避,躲到自己的房間里,拒絕和媽媽溝通。
這些情緒就會一直隱藏在他的心里,甚至有可能把這種行為傳給下一代人。
在心理學家的眼中,父母情緒不穩定,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特別是父親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孩子。
當父親越不穩定,越不穩定,越不穩定,孩子越容易產生不良的情緒,進而影響到未來的發展。
一個人的情緒風格一旦形成,就會影響他的一生。
父親是孩子的外在形象,如果父親本身就是一個暴躁的人,那么孩子也會繼承到這種性格,遇到事情也會暴躁,會想要發脾氣,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遇到困難也會發脾氣。
二、父親的這些負面情緒,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1. 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爸爸們情緒穩定的程度,會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在孩子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安全感之前,爸爸們的行為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甚至會在長大后,影響到孩子。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一位母親帶著孩子走在馬路上,孩子的雙手不停地用手,不斷地拍打方向盤,最后媽媽不得不離開,可孩子仍然還在那里玩,那么這個母親就會生氣地責罵孩子。
而且這個孩子經常會發出尖叫,并且大聲地哭喊著,這種情況下,無論父母怎么說都無濟于事,最后還是妥協,甚至還會跟自己的父母動手。
但是這個父親并沒有制止,反而在一邊安靜地看著這個孩子,絲毫不給孩子任何的安撫。
而這位母親也只好繼續在旁邊看著孩子,因為這位母親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受到這種影響,而讓孩子繼續在馬路上來回飆車,這樣的行為就不尊重孩子的安全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事后母親也非常后悔,她想著應該如何跟孩子解釋,但是又不敢動手,擔心給孩子帶來傷害。于是便帶著孩子去了醫院,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癥,并且還伴有嚴重的智力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