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垃圾食品不聽話,這是很多家長的心病,相信很多家長都有同樣的經歷。
孩子不聽話,家長和孩子都會鬧的雞飛狗跳,家長每天都在爭斗,最后贏了好的局面,卻輸掉了孩子的好心情,得不償失。
現在想想我們也很難過,相信你也會有同樣的感受。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為什么很多家長都特別焦慮,想盡各種辦法來控制孩子,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事情,有時候稍微說了幾句,孩子就會炸毛。
那么,家長們是不是也特別討厭呢?是的,家長在生氣的時候,情緒難以控制,這種狀態也會傳遞給孩子。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家長無論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特別容易發脾氣,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就是家長的性格決定的。
在這里,可以借用知乎上的一位網友,講述他的經歷。
他從小就表現出來的優柔寡斷,在工作以后,常常被人誤解,會被他人誤解,被領導罵,被同事嘲笑。
工作中,領導只會給他貼標簽,而且經常會夸獎“有出息”。
遇到失敗,不會被夸獎,而是會被指責,被抱怨,被埋怨。
所以,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即使犯了很小的錯誤,他們也不會去反省自己的行為,而是覺得反正是自己的錯,那我就不去改正,反正你也不會承認錯誤。
為了得到父母的稱贊,他們常常表現出來的是麻木不仁,不積極的,他們不會去想自己犯了什么錯,反而會有一種負罪感。
所以,孩子犯錯,父母與其狠狠的批評孩子,不如說出自己的感受:
“我看到你的計劃并沒有做到,現在已經到了你能做好的地步了,我感到很失望。”
“我覺得你這個計劃非常好,但是現在很困難,你愿意接受嗎?”
“我希望以后能去更好的學校,而不是現在這樣。”
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底線是什么,如何解決問題。
這一步需要父母學會冷靜而堅定地堅持,但是需要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多下功夫。
不要因為孩子犯錯就對他進行打罵,要在孩子理解之后,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的解決辦法。
告訴孩子,如果他選擇了這個計劃,就意味著他對自己的行為是有知情權的。
如果不能,那就表明他現在不是好孩子,需要受到尊重。
孩子有了尊重,才會去尊重他人。
有了信任,才會愿意去尊重別人。
第三步:
提出解決方案
孩子和我們大人有了矛盾,在不斷地溝通交流過程中,孩子也變得越來越信任父母,而且親子關系也會越來越好。
孩子希望父母能夠理解自己,可以平等地和自己交流溝通。
可是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大吵大鬧,就是不知道如何解決。
這時候,父母可以通過和孩子溝通,來控制孩子。
比如:你可以說:我也很擔心你,覺得你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很不尊重人,所以希望你能夠尊重我。
這樣的溝通會讓孩子慢慢接受父母,愿意與父母合作。
那我們要如何去跟孩子溝通呢?
我在網上看到過一個非常棒的方法,叫做親子溝通法。
它其實就是把這個方法融入到親子溝通的方式當中。
只有將這種方法融入到親子溝通當中,父母的溝通才能被孩子接受,孩子也才愿意去采納父母的建議。
那么,什么是親子溝通呢?其實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要建立一種彼此尊重的關系。
那么,什么是親子溝通呢?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要能夠彼此尊重,孩子也能夠感受到這種平等。
那什么是良好的親子溝通呢?就是在溝通的時候要使用能夠被接受的方式。而不是帶有命令式的。
什么叫溝通?就是說在溝通的時候,對方能夠感知到的是你有哪些想法、有哪些想法和真正想要和你分享的。
所以在這種溝通的時候,無論你說什么,對方都能夠聽進去。
而不是在親子溝通的時候,一方是以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想法為主,而另一方是毫無反應的,這個時候你的話,孩子已經聽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