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根本就不聽話怎么辦,能讓他乖乖地聽話嗎?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這是很多家長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有一個男孩,非常喜歡玩游戲,小時候一直都是家長眼中的“網癮少年”,父母十分頭疼。父母為此非常苦惱,不知如何是好。
直到看到一則關于這個男孩的教育方式,才明白在這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的陪伴,才是最為重要的。
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有可能就是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不夠。
一、缺少陪伴,孩子更易沉迷游戲
沉迷游戲,是很多孩子最容易沉迷的一種。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作業不寫,上課睡覺,甚至上課不聽講。
但是如果爸爸媽媽媽能每天抽出時間陪伴在孩子身邊,讓孩子跟著有更多的交流,孩子會更愿意跟父母傾訴自己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遇到的困難。
而不是一味的自己一個人去承擔,這對于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很大的阻礙,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對自己也缺乏信心,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學習問題。
二、手機上癮的孩子,如何讓他們戒掉
1、豐富孩子的業余生活
其實孩子對手機上癮的原因,大多是由于生活中缺少父母的陪伴,父母除了工作之外,從來沒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去了解,所以便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手機上,因此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所以父母應該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或者是戶外活動,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自己沉迷于手機,而不愿意去和父母進行溝通。
2、要多多陪伴孩子
其實父母也要懂得的這個道理,只有多多陪伴孩子的話,才能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讓孩子的身心變得更加充實,也能夠通過手機來轉移注意力,所以父母可以通過自己的陪伴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知道除了手機之外,其實還有更多的有趣的事情,可以做這些事情。
3、不要讓孩子成為手機的“電子產品”
手機是把雙刃劍,孩子可以利用手機學習,可以利用手機娛樂,可以把這些事情做好,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但如果孩子只是沉迷于手機,就不愿意和父母進行溝通了,就會導致孩子的成長變得更加困難。
所以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還是要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陪孩子,平時可以帶孩子出去走走逛公園、跳跳廣場,或者在晚上一起讀書閱讀,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
4、手機上癮,讓孩子變得不愿意溝通交流
沉迷手機的孩子,表面上看是手機的問題,其實本質上是溝通的問題。
孩子在生活中缺少與父母的溝通,得不到父母的陪伴,而手機就成了孩子們最好的朋友,當孩子逐漸沉迷手機之后,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變得越來越淡漠,以至于最后孩子寧愿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不愿意與父母進行溝通交流。
對于孩子來說,手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中感到孤獨、無聊,那么孩子自然而然會將自己的目光轉向手機,對手機日漸沉迷。
如果孩子的生活中只剩下手機,對孩子而言,他們就會變得不愿意與外界交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手機中的世界中,這樣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差,與人交流能力也會隨之變弱。
作為父母,我們要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來判斷孩子是否有手機依賴癥傾向。如果孩子過度沉迷于手機,作為父母又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走出這種困境呢?
1、多陪伴孩子
孩子沉迷于手機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而父母又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因此,作為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一些事情要了解和重視。
當孩子出現”手機依賴癥”的時候,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去公園、游樂場等地方,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讓孩子不至于總是想著玩手機,孩子對于外界的世界就會逐漸的不那么的感興趣。
2、家長做好榜樣
父母的行為舉止,對孩子有著非常明顯的影響,所以,家長們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作用,并且在家里的時候,盡量少玩手機,更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游戲,也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機,讓孩子看到父母這么做的樣子,孩子就不會去模仿自己,學會了父母的這種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