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十歲不聽話我要辭職嗎?
我們要找什么工作?我們不能再在家陪著孩子了,不能再給他送飯了,必須要去上班掙錢了。而且現在都是一年到頭都是要待在單位里。
我是不是可以辭職在家照顧孩子?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您請仔細看一下下面的回答。
“我辭職的理由是,孩子上幼兒園后沒有爸爸。”
“孩子幼兒園畢業后爸爸就走了,家里沒人。”
“我不想上班了,為了養活孩子,我都辭職了。”
“孩子上小學后,就跟我一樣,成了全職媽媽。我辭職后在家全職帶孩子,然后每天都很辛苦。”
“我總是擔心孩子的作業不會寫,孩子上課老是走神。”
……
我們是不是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的媽媽每天下班回來都是躺在沙發上對著手機刷朋友圈、刷微博,刷短視頻,然后就覺得時間很快。讓孩子跟著媽媽一起玩,有的媽媽刷抖音,覺得時間很寶貴;有的媽媽逛淘寶,覺得時間很昂貴。
然后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很忙,但是你必須先寫完作業,這樣才能準時玩游戲。媽媽要堅持下來,下次你玩游戲的時候,你就先寫作業,媽媽可以陪你一起玩。”
這樣,既能鍛煉孩子的耐心,也能讓孩子知道家長是認真的,而不是玩游戲的目的。孩子就會更加的開心和主動,也會主動跟家長溝通交流,這樣一來,在整個交流過程中,溝通就會更順暢,
和孩子之間也會更加有效。
給孩子講道理,比強制性的命令有效的多
知乎上有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如果你有一個控制欲很強的爸爸,你會和孩子溝通嗎?”
很多網友的回答都是:“不會。”
因為在他們眼中,爸爸一直在說教,卻無法讓孩子從內心信服,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不理解,所以最終導致了這種溝通失敗。
我曾經接觸過一個案例:
在和一位家長聊天的過程中,這位家長就跟我聊起了孩子的青春期,他說:
“我發現他現在最討厭媽媽的方式對他管得太多了。
每次他說啥子,他媽媽都要反對,所以一看見我說啥子,他就說啥子。”
其實這是典型的“權力之爭”。
我覺得,這位家長可能真的是在用權威去壓制孩子,其實這種對抗是無效的。
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當成是問題,用父母的權威去壓制孩子,這樣的孩子,必須得不到任何的成長。
他們會更加沒有擔當,也會顯得極其沒有自信。
這其實是個很可怕的“敵人”。
孩子會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不自信,是因為家長錯誤的管教方式。
02
孩子調皮搗蛋,也許是對生活的失望
因為對待孩子的態度,我們常常會認為孩子不聽話,是故意和我們作對,或者是叛逆,于是我們開始用“打一頓”的方式來教育。
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不會讓孩子變好,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叛逆,甚至會讓孩子變成一個“壞孩子”。
《原生家庭:如何修正性格缺陷》一書中曾說:“孩子是一個家庭的鏡子,父母就是他的影子。”
孩子身上的每一個“問題”,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如果發現孩子有問題,請先反思自己:
是不是自己有太多情緒垃圾情緒垃圾,給孩子傳遞了負面的情緒,讓孩子有了負面情緒?
還是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是否在父母的情緒里,條條框框框框框框,束縛著孩子的成長?
而在孩子身上,“易碎碎品”的情緒垃圾,是最容易引起父母教育的問題。
情緒垃圾桶效應,不是不讓孩子玩手機,而是要告訴孩子玩手機的利弊,引導孩子理性看待手機,學會掌控和管理情緒。
但很多父母會說,我家孩子很聰明,哪像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
我們無法指望孩子知道利害關系,但是當孩子發脾氣或者不聽話時,我們就應該考慮一下,孩子為什么會發脾氣?
其實,每個孩子發脾氣的背后都有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