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媽媽心里難受的句子
“寶寶不聽話,媽媽心里難受的句子”
小蓉的兒子上小學二年級了,兒子之前每次回家都是乖乖女,可是自從兒子上了三年級以后,不僅不聽話,還頂嘴。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為此,小蓉和丈夫沒少動嘴,兒子最近回家就挑剔媽媽,什么事情都要問一遍,母子倆之間經常因一點小事吵架,剛開始小蓉還覺得是兒子不聽話,后來聽了丈夫的話,才知道是自己冤枉兒子了。
原來,兒子回到家就開始玩手機,為了不讓兒子影響自己方便和照顧,小蓉每次都會主動把手機給兒子,讓兒子自己看一會兒,自己休息一下。可是,自從小蓉在家休息一天以后,兒子就開始沉迷于手機,玩游戲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在學校上課的時候,也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
不僅如此,小蓉還經常因為手機,和丈夫吵架。丈夫對此非常生氣,認為妻子太懶,不注意照顧自己的身體,還經常因為手機吵架。
一天在大街上,聽到一位媽媽在責罵孩子,說她的兒子越來越不像話,快要變成光頭了。小蓉很生氣,回家就把兒子打罵了一頓,但是兒子卻一點也不知道感恩,還頂嘴說她不配當媽媽。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小蓉認為孩子和家長對著干,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家長用暴力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就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有些學生到了青春期以后,學習成績也跟著下降,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不知道該怎么辦,如果家長用暴力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就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變得自卑、懦弱。
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以后,他們會慢慢地開始嘗試和同齡人交往,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家長們總是習慣性的用暴力解決問題,每次孩子闖禍之后,暴力就會發生,這就會給孩子的社交帶來很大的影響,如果孩子總是受到暴力的對待,他們的社交能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弱,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系,也不會有良好的人緣。
現在的孩子都特別容易叛逆,家長們一定要懂得約束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可能是完美的,所以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說話的方式,家長們可以用一些小技巧來和孩子溝通,也可以用一些小小的技巧來達到目的。
1、不要急于求成,先了解孩子的想法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會發現孩子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有很大的出入,這會讓父母覺得孩子有些不懂事,覺得孩子還小,自己也能去多問一下。但是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有些父母就會覺得應該先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再進行教育。所以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們要懂得先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再去教育孩子。
2、孩子的想法不同,家長不必急于求成
有些家長總是喜歡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希望孩子可以做到最好。
如果孩子不能按照家長的標準去做,那么家長就會覺得自己是失敗的。這樣的話,孩子不僅不會覺得自己的失敗,反而還會認為自己是一個不聰明的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多考慮一下孩子的內心想法,畢竟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3、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和理解,所以當家長的心思完全放在孩子身上的時候,那么自然就會忽視了孩子。孩子也應該明白自己的行為和想法,并且能夠進行改正錯誤。
只有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孩子才能明白自己存在的問題,才能明白自己應該怎么去改正錯誤。
因此家長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就應該給孩子的教育上面去找一個平衡點,而不是非要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
孩子的成長教育不僅僅只有家庭教育,其實孩子的成長教育也離不開父母的教育,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導,
家長們一定要學會正確引導孩子,
不然等到孩子們長大成人之后,他們就會變成了家長的影子,而家長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面鏡子,
所以教育孩子的路上不應該是一塌糊涂,也不應該是一個完美的存在,
因此我們要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從而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