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磊說小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這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小孩子不聽話怎么辦?每個小孩子是不一樣的,他不聽話就想辦法“嚇唬嚇唬”一下孩子,但是他也會有自己的小想法。那么,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應該怎么辦呢?今天,我就來談談“嚇唬”孩子的那些事兒,咱們家長就能夠了解了。
我有一個外甥,特別淘氣,特別調皮,一不聽話就打他,他爸爸媽媽總是罵也罵了,打也打了,但是他就是不改。我們一直都說“聰明的孩子是夸出來的”,但是為什么還是聽話呢?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孩子不聽話,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是受到了家長的影響,也就是所謂的“榜樣作用”,孩子對于家長的行為會慢慢地模仿。比如,孩子看到父母每天抱著手機看,他會覺得自己也應該天天抱著手機。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孩子總是“聽不見”大人的話,即使是他們也會去模仿。所以家長說的話,孩子可能根本就不聽,還經常出現打人的情況。
所以,如果家長有下面這三種行為,那我們就要注意了。
第一,孩子是否聽懂大人的話。
有些家長以為,和孩子說的話就是對孩子最大的“言外之意”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當孩子在聽見我們的話時,他的內心是最真實的,他才是“聽不進去”的。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們常常遇到很多父母非常疑惑:為什么我們明明是在講道理,但孩子就是不聽呢?為什么我們明明是在說教,但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呢?這里我們就要想一想,父母在說教之前,是否能夠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一下孩子的感受,就會明白孩子所說的話是有道理的。
“無言之行”比“顯教育”更值得注意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優秀的父母都是懂得“隱教育”的。
約翰·羅素
在《華盛頓大學心理學》中,他曾提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做到4個“不要”:
不要罵孩子,不要打孩子,不要說教,不要走開。
不要說教,不要講道理,不要說教。
不要打孩子,不要說教,不要走開。
不要問他發生了什么事,不要關心他,不要追問他的成績,要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
不要問他在學校好不好,要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無論他考得好不好,無論他是否開心,父母都是愛他的。
不要問他,考試考得怎么樣?有什么困難嗎?有什么難題嗎?
這種關心的語氣會讓孩子感覺到他不是在為父母而學習,會讓孩子把考試和痛苦聯系在一起,日積月累后,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討厭學習。
還有的父母會在言語中刺傷孩子,覺得孩子是一個叛逆的孩子,讓他很失望。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父母在言語中給孩子的感受到的是不被愛,不被信任,不被理解,不被支持,所以他要反抗。
父母的語言是暴力,是語言,就像是一把刀,會傷害到人的心理。
語言是一把刀,會傷害到人的心。
這個世界上,最讓人失望的事情莫過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障礙,語言是一把傷人的刀,傷人傷的是父母的心。
我們的教育中,最大的暴力其實就是傷害孩子。
父母總是說話不算話,那么,親子溝通的失敗,就要從現在開始。
第一, 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不要總是一副“我說什么你就聽什么”的態度,不管孩子是否愿意聽,家長都要把話說得有聲有色。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講的話,他們會當作耳旁風;而對于父母來說,則是左耳進右耳出。
所以,要想讓孩子做得好,家長就要學會耐心地和孩子說話,即便是生氣也不要輕易發火,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你的耐心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