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就吊起來打,這樣只會打到,當你想打他,他一秒都逃不掉,請問,你打他的時候他就會聽嗎?
1、孩子小時候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認為,不論什么時候,當父母命令或者強迫孩子做事情,就會導致權力之爭。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德雷克斯效應
”,曾有一次在地鐵上,一位女士在跟坐在一個大約1米8的男童做乘法題。
過了一會,女童突然爬上了一輛行駛在她前面的過道,而女子只做了左腳的動作,做完后回頭看,確認女子沒有任何離開的動作。
之后,這位女士把女子抱起,接著對男童問道:“為什么不換一下車?”
男童答道:“因為我要用手去拿?!?/p>
當時,視頻中的這位女士沒有看到孩子的反應,正準備離開,女子就在后面走了,孩子就一直站在那邊上,也不愿跟著母親離開,可是母親一直也沒有理睬孩子。
這位女子沒有明顯的回應,只是一邊走一邊玩手機,或者是眼睛一直盯著屏幕。
連續15分鐘后,母親再次抬頭看孩子,此時的孩子只有5、6歲的樣子,明顯表現出對母親的不尊重,想要繼續與母親互動。
此時,男子抱起孩子的行為失衡明顯是在助長母親的情緒,這位母親也毫不猶豫的想要將孩子拉回到自己的身邊。這位母親對乘客的反應也是如此,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感知到母親的情緒,母親想要“殺死”孩子,對于這個母親來說,是毀滅性的。
試想一下,如果母親是在一旁,處于強勢的狀態下去看護孩子,任由孩子哭泣,對孩子的哭聲漠視,也許孩子就不會哭鬧、打滾,但最終,孩子會留下更多的心理創傷。
長期“被剝奪”哭的孩子,內心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
小張父母對兒子表現出來的態度是非常強勢,讓兒子完全沒有安全感,讓孩子內心有深深的挫敗感。
甚至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小張內心充滿了憤怒,長期處于高壓的環境下,兒子無法正常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能恰當的釋放自己的情緒,有時候甚至還會產生一些自傷的行為。
而小張的兒子沒有絲毫的傷痛,在自己受到委屈的時候,只能用情緒的方式去化解,這會讓兒子的內心更加脆弱,以至于走上了極端。
02
我們可以看出,很多的父母覺得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產品”,有些孩子是父母的私有產品。
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扼殺掉孩子的個性,用成人的思維來左右他們的成長。
這樣的結果,真的就如同那句話說的那樣,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并且尊重孩子的“天性”。
前兩天的一個新聞,媽媽在火鍋店做菜時,看見了這一幕。
小張的女兒想讓媽媽給自己熱飯,媽媽拒絕了,原因是,小張女兒喜歡吃雞翅,但是媽媽擔心影響她的身體健康,不同意給女兒買了。
可小張的女兒對媽媽說:“我喜歡的東西我可以當飯吃?!?/p>
這一幕讓很多家長忍不住搖頭,雖然是愛孩子,但有時候卻過于“不忍心”了。
其實小張的女兒也很“不忍心”,媽媽讓女兒去寫作業,但是女兒不愿意,非要去寫。
媽媽說:“不寫作業就別吃飯?!?/p>
小張說:“不吃就不吃吧?!?/p>
結果女兒干脆就往飯桌下滑。
媽媽說:“不吃,我給你買玩具行嗎?”
小張還是不高興,說:“這種玩具都是你的,我們不買?!?/p>
結果女兒立馬就在飯桌上撒潑打滾,最后小張只好妥協,說:“好吧,就買吧?!?/p>
可是孩子一聽,卻哭得更大聲。
因為她覺得這個玩具沒有我喜歡,我也想要。
這時小張媽媽就說:“你不買,媽媽就不給你買了?!?/p>
這下孩子就高興了,跟媽媽一起去商店買了玩具。
其實我認為,對于很多事情,父母只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要想著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是要多花時間,多和孩子交流,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
聽他想說的。
02
“我的秘密我知道,你可以嗎?”
大多數的父母,都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
孩子是自己的心頭肉,自己就有權利決定吃什么,穿什么,
要不要學會分享,
不然,父母只會用自以為是的愛來束縛孩子。
其實,孩子不是不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
而是他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它出于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
這也就是我們教育孩子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