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歲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4月底,6月2日是一個孩子第2次斷奶,我們知道,第一次斷奶以后孩子身體沒有任何不適,沒哭也沒鬧,只是離乳不遠了,回家就吃奶。
對于他這個第一次斷奶,老母親焦慮,著急,想了好多辦法。想了很多辦法,看了很多育兒書籍,帶他去看心理醫生,做了很多心理咨詢,和他聊天,給他講道理。在陪伴的時間里,我發現自己開始焦慮了,焦慮到不行。這種焦慮,那種對孩子嚴格要求的媽媽,總感覺兒子不是他的,怎么會這樣呢?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焦慮,是人的本能,但是如果是超我的焦慮,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首先,焦慮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果孩子處于焦慮的狀態,他就會表現出一種應激反應,神經過敏,反應比成年人要強烈。
不僅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了負面情緒,還會影響到身邊人的情緒。
對于孩子來說,他的焦慮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得也特別明顯。比如孩子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旁邊的人會大聲地問,"快點做好事!"孩子會顯得特別焦慮,就會很緊張。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誘惑,比如電視、網絡、手機、早戀、打架、追星、打游戲等等,這些誘惑他無法抗拒。
孩子長期沉迷在焦慮的狀態中,身體和心理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同時孩子的情緒也會不穩定,容易變得暴躁,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應。
我們經常看到,小孩子對父母大聲說話,父母的愛意都能被他感知到,孩子在這樣的狀態下,是不可能平穩的、穩定的、平穩的度過這個階段的,這樣的孩子將來也很難成長為一個好的人。
從一開始,父母就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如何在有情緒的狀態下,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傾聽孩子的聲音
“你怎么又亂發脾氣呢?”
“你這是在什么時候才會這樣呢?你一天天的只知道發脾氣,對得起我嗎?”
很多孩子在情緒發作前,會表現出特別激動、激動、難受、焦慮等,這些情緒和行為都在所難免。
這時候,父母可以嘗試著慢慢引導孩子。
如可以跟孩子一起用運動的方式,同時讓孩子知道,發脾氣并不是一件特別的事,只要他們能夠克服自身的恐懼,發泄出來就好。
對孩子也是如此。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可以抱抱孩子,引導孩子深呼吸,讓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在孩子冷靜下來后,讓孩子思考如何處理。
如果孩子還是不會,那父母就可以說,那你現在是在哪里呢?在做什么呢?如果這個時候你的孩子剛剛還不會說話,那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用玩的方式帶著孩子一起進行。
3、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當孩子犯錯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當孩子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父母可以幫助他。
當孩子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以后,孩子的情緒就會得到緩解,也就會更容易理解父母的錯誤。
而如果孩子真的是因為遇到了困難,那么父母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困難。
父母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1、多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
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
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需要照顧,卻不愿意和他們一起做事;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需要獨處,于是就總是把孩子關在家里,安排他們的生活,讓孩子去獨立做事。
但其實,孩子遠比你想象中的要成熟,他需要你的指導和保護,他需要你給他一些自由,讓他去“躺平”。
雖然孩子現在不能成長,但是未來他已經開始發芽,他一定會長成一個有獨立意識的人,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在他需要的時候,我們要尊重他。
那么,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自我意識”呢?
《媽媽是超人》的朱莉說:我不需要完美,我只需要展現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