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不聽話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案例
一: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最近正值暑假,表姐每天都愁眉不展,因為兒子在家里,經常跟他說話,他不聽,他還嫌他們煩,于是他就會大發脾氣,結果還真的沒有好轉。
這段時間,她發現兒子脾氣變得特別暴躁,而且話也越來越少。
她問兒子為什么脾氣變得特別暴躁,其實兒子是最近半年才去醫院看的。
說到發脾氣的時候,他總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一見母親,就直言自己是在外面做乞丐。
這天表姐回家過生日,兒子特意從家里帶了一些蛋糕和蛋糕,他希望生日的蛋糕有一些好吃,她沒有去準備,就把蛋糕和蛋糕拿給兒子,說他這個年齡還太小,不應該給他太多的。
結果兒子聽到之后眼睛就看向她,當時也就愣了一下,但過了好久以后,她就明白了。
原來,他們家一個親戚的孩子,男孩比他小三歲,而他的姐姐比他大三歲。姐姐為了讓他們吃飯,就把蛋糕加到弟弟的手上,沒想到這個孩子就吃完了。
之后,這個孩子就再也沒有和姐姐一起玩耍了。
而弟弟妹妹則是整天都圍著弟弟妹妹轉,也很少有機會和他接觸。
他說姐姐和弟弟一起玩耍,不需要他們一起。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對此,心理學家弗洛姆表示:“照顧孩子,僅僅是照顧他們的吃喝拉撒,而不是照顧他們的情緒。”
其實,在這個“照顧”的過程中,我們做父母的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也需要學習如何讓孩子保持健康、積極的情緒。
那么我們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讓孩子保持健康的情緒呢?
1.愛孩子,并且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情緒
第一個問題是愛孩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一個孩子要什么樣的父母,他就會有什么樣的孩子。
如果一個孩子在家里不聽話,爸爸媽媽媽打;
一個孩子要考試不及格,爸爸媽媽媽就很著急;
一個孩子要喜歡別人,但是自己不喜歡,這是孩子最基本的判斷標準,也是家長的軟肋。
孩子犯了錯,在被老師批評的時候,他會很難受,也是很難受的。
如果孩子的情緒不對,在被老師批評了以后,他會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很笨的人,在別人眼中,是一個很壞的人,是一個不稱職的壞孩子。
他因為害怕被批評,而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的結果就是老師的不滿意!
孩子的心聲:
當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向老師、同學、家長傾訴時,很多家長的回答都是:“去,你個孩子有啥事?讓別人去說!”
但是,有些家長卻不愿意去聽孩子的傾訴,總是以成年人的思維去要求孩子。
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會有很多情緒,也許他只是想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但是他們表達的方式就是以“爸媽的角度”為主,對待父母的態度就是以父母的意見不同為標準。
再加上叛逆期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對于父母的干涉和說教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會存在著一定的代溝。
初中生的孩子在性格上會發生一些變化,但是他們的自我意識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因此父母在溝通時,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和想法表達出來,與孩子進行溝通。
三、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性格?
1、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不要對孩子的話保持非常敏感的狀態,那樣會讓孩子產生誤解。
比如當孩子因為意見不同而頂撞父母的時候,父母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火冒三丈的認為孩子頂嘴是故意和自己作對。孩子產生了誤解,也會不愿意和父母溝通,那么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就應該放低姿態,不要總是高高在上,這也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
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
家長可以通過仔細的觀察孩子,了解孩子頂嘴的原因,這樣才能找到恰當的方法來引導孩子,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