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期,最開始是因為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他們不再滿足于父母的安排和要求,而是希望獲得更多的自由,獲得更多的掌控權。
而此時孩子的生活就和以前不同,他們往往會把自己當做成人來看待,也認為自己可以獨立,并對父母的教育、理解表示不耐煩。
于是,父母開始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一味地要求他們聽話、學習、生活,導致親子之間關系出現裂痕。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上海東方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曾奇峰說:“如果把父母比作是貓,那孩子就是老鼠?!?/p>
孩子的成長過程要經歷三個叛逆期:2~3歲、7~8歲、12~18歲。每個叛逆期都對應著一個成長過程,每個叛逆期都有各自的心理特征。
也就是說,當父母想要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時,孩子必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抗,或者是故意和父母作對,來證明自己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這樣的表現,會激發父母的不滿,繼而引發親子之間的沖突。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父母沒有和孩子坐下來好好溝通,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沒有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只是一味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如果孩子不接受父母的觀點,父母就會感到很頭疼,甚至會覺得孩子不聽話,不尊重父母。
可是在正常的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當我們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時,孩子會更愿意接受我們,也會更愿意聽我們的話,也更愿意和我們進行良好的溝通,
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會慢慢減弱,因為逆反心理一旦消失,他們就不會再去和我們的溝通,去做一些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父母要學會放下身段,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也許孩子的想法很離譜,但是父母也不要直接反駁,而是要耐心的聽孩子說完。
如果孩子的想法很離譜,那么就說明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而且他們會有自己的思考能力,這對于孩子的發展是很好的,也會減少因為叛逆對父母產生的矛盾。
總結
父母要學會放棄對孩子的控制,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不要去做什么,而不去了解孩子真正想要做什么,這樣的話,對于親子之間的溝通造成的效果是非常不好的,父母應該做到的是正確的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著去做決定。
這樣的結果,不僅會讓父母的教育變得更好,而且,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對于孩子的成長也會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