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叛逆期的小峰自述:“我現在六年級了,沒有手機,也沒有喜歡的小伙伴,也沒有愛的吃的。我們的學校是寄宿制的,每天早上六點,學校開始早讀,沒有手機就像被圈養的老鼠,一切都不能進行。”
網絡上,這段視頻的評論區里,大部分都是孩子們在吐槽父母。
“有的父母給了手機就撒不出來了,有的父母給了手機就發脾氣,還有的父母干脆不管了,為了孩子不吵鬧,給手機就跑。”
在老家上學的小峰(化名)說,每次放學回家都能看到一群群孩子在樓道里找手機,有的孩子甚至坐在地上一動不動地盯著手機看。
讓他們下棋,他們還一臉茫然地表示不懂;讓他們洗澡,他們都滿不在乎地看著手機。
“網絡這么發達的時代,如果不學習,會影響孩子的前途嗎?”
看了上面這些問題,你是不是覺得后背發涼?
實際上,孩子沉迷手機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的孩子并不是通過上網課才有這種效果”,所謂“網癮”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歸根結底,他們的家庭教育需要缺失。
缺乏對孩子的關注
每個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工作的壓力也是常常導致我們情緒失控,一觸即發。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一旦遇到問題,特別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表現出來的狀態便是和小時候一模一樣的。
有的孩子愛學習,有的孩子愛玩游戲,而這個孩子卻很有自己的想法。家長就會忍不住去指責孩子,覺得孩子不務正業,天天念叨不學習。當家長的心態是這樣的,孩子怎么能夠信服呢?
怎么能聽進去家長的話呢?而孩子又怎么能夠按照家長的意愿去行事呢?
他們不知道怎樣才能好好學習,每天都是被動的接受和思考,一方是沒有靈魂,二邊是沒有價值,三邊是沒有目標,沒有追求。
當家長的方向和孩子對著干的時候,他心里就會產生一個聲音:你憑什么說我不聽你的,憑什么覺得我是對的,是你認為的對的。
一個人,如果不追隨內心的聲音,就會失去對這個世界的控制。如果一個人長期的被別人的聲音所控制,那么他對于自身的認識也就只能夠服從于別人的安排,自己的行為才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動,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如果一個人總是按照別人的意愿做事,自己的感受也就只能藏在內心深處,不被認可,那么他就會變成一個缺乏價值感的人。他總會去想方設法的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例如賭博,這就是他的需求。
假如他沒有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做,那么他就會感覺到極度地痛苦,進而懷疑自己的能力。
長此以往,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必然會被摧毀,他會發現自己的個性原來是如此的渺小,對自己極度不自信。
而且,由于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取向被打破,他會發現自己很多時候沒有生活的意義,為了逃避痛苦,他就會攻擊自己。
只有我們把自己的生命價值取向跟著孩子的生命價值取向去經營的時候,我們才會覺得生命的意義非常非常的豐富。
青春期教育的本質是追求和諧,追求成人,追求成功。
第三個方面,我們在意的是父母的關注。
我們在生活中包括我們的夫妻關系,親子關系,親子關系,家庭關系的關注。
包括我們的親子關系,親子關系,父母關系,還有我們自身的情緒,包括我們祖輩輩成長的過程等等。
在關注的方面,我們給到孩子的關注就是幸福快樂。我們是他們的榜樣,而不是去框框框框框他們的。
我們有生活的能力,我們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有權利去框框框框框框框框。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發展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家庭教養方式,那就是覺察孩子的心理需求,給予他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欣賞他們的優點,鼓勵他們的好行為,并且去幫助他們克服缺點。
我們可以分為五種:
001 安全型依戀:這類孩子通常在較長時間內和母親分離出走,在感情方面表現得比較明顯。
當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就能夠感知到自己的存在。
當他們感到孤獨、焦慮的時候,會選擇用哭來尋求父母的關注和愛。
02 尊重型依戀:這類孩子屬于自我意識很強的孩子,他們希望能夠得到所有人的認同。
例如,我們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可以嘗試著去了解一下孩子的喜好,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找到與孩子的共同語言。
比方說,我們之所以喜歡跟孩子在一起玩,就是因為我們喜歡他們的快樂、信任他們的成功,并且愿意跟他們分享。
如果他們能夠在與父母相處過程中,獲得內心的平靜、喜悅,那么就會更好的了解自己,進而融入其中。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