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結(jié)束后,5歲的兒子總鬧著不去幼兒園,問他為什么,他就說:“因為老師批評我了!”說完就忍不住委屈地哭了出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兒子的心,就像玻璃一樣脆弱和易碎。其實不止我的兒子,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有著一顆易碎的“玻璃心”,敏感易受傷。
我們小區(qū)里面有一位11歲的男孩,因為作業(yè)太多、家人不讓看電視和學(xué)校生活不愉快等等,竟然留下一封書信離家出走。
書信中寫道,“明明已經(jīng)有6本作業(yè)要寫,還要我去上兩個暑假班”、“每天的作業(yè)我寫了,我看一會電視就讓我去做英語,這樣的生活我忍不了”、“看電視會近視,看書、做作業(yè)就不會?”
孩子父母看到這封離家出走的書信后著急得不行,雖然最后孩子被安全找回來了,但是卻不知道家長是否認(rèn)識到自己家庭教育的失敗。
類似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因為一點點小事,受到批評和打擊后,很多孩子都會選擇極端的方式去處理,造成很多悲劇的發(fā)生。在這些悲劇的背后,原因各種各樣,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這些孩子的抗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低,簡單來說,就是逆商很低。
逆商太低,通俗來講就是: 扛不住事,禁不起壓。每一個孩子在學(xué)習(xí)和生活中都會產(chǎn)生挫折感,只不過程度不同,結(jié)果也不同罷了。有些孩子很快就能調(diào)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愈挫愈勇;有些孩子卻一蹶不振,只想著逃避。
媽媽用4個方法,培養(yǎng)出孩子超高逆商
面對有了一顆“玻璃心”的兒子,媽媽認(rèn)識到了問題的嚴(yán)重性,開始四處向人請教。最后,總算找對了方法,在短短半年的時間里就讓兒子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被老師批評一句就只會傷心哭泣,如今卻知道從自己身上尋找老師批評自己的原因;以前,做事、考試失敗了只會畏縮逃避,如今卻學(xué)會了自信樂觀地勇敢去面對……面對孩子如此大的變化,老師和同學(xué)們都夸贊不已,媽媽也分享出了自己的方法。
1、抓住培養(yǎng)孩子逆商的黃金時期
很多大人說,現(xiàn)在的孩子不好管,動不動就離家出走,動不動就尋死覓活,哪個老師敢硬管?其實,問題不是出在不敢管,是管得晚了。讓孩子體驗挫折感,這種養(yǎng)育應(yīng)該起始在孩子3歲上下,在他能夠說出自己的要求時,就要開始對他說“不行”。
結(jié)果可能是讓他痛哭一番的經(jīng)歷,嚴(yán)重些就是哭得氣噎、哭得地上滾來滾去,他沒有其他反抗能力,于是學(xué)會了什么叫“無能為力”、接受、服從、遵守。
他會慢慢知道,這個世界不是為所欲為的,爸爸媽媽以及親人們愛他但絕對不是處處都以他為中心,有些不合理的要求會被拒絕的。
真正的成長,就是一個從任性到克制的過程。否則,如果等他青春期才開始對他“說不”時,他除了哭鬧、氣噎、打滾,還有威脅父母的選項:離家出走、尋死覓活等等。所以,3歲左右的黃金時期,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培養(yǎng)孩子的逆商。
2、給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
孩子輸不起怎么辦?積木倒了,就只會哭泣;游戲輸了,就發(fā)脾氣:“我再也不玩了!”下棋時,大人不能贏,贏了就生氣。
這些都是因為大人陪孩子玩耍時,一味地遷就孩子、讓著孩子。我們需要和孩子說清楚,比賽有很多種可能性,有人贏,也會有人輸,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zhàn)。輸并不可怕,怕輸才可怕。
3、可以鼓勵和幫助孩子,但不能完全代勞
在很多父母眼里,逆商教育的關(guān)鍵在于“故意”給孩子制造挫折,故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不斷地感受失敗。其實,這種做法是很有問題的。
我們沒有必要讓孩子去接受一些人為的無意義的挫折。因為孩子的成長已經(jīng)有無數(shù)的小挑戰(zhàn)。比如,第一次出門、第一次做飯、第一次洗衣服……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重要的是父母舍得放手讓孩子去嘗試,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4、陪孩子讀逆商培養(yǎng)繪本
父母給孩子灌輸一萬遍,都不如讓孩子自己用心去讀一遍,再者說,有多少家長清楚怎么去給孩子講解逆商的知識呢?這位媽媽就很聰明,把對孩子的灌輸和說教,換成了陪著孩子一起讀繪本,既不讓孩子反感,又讓孩子的逆商得到了顯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