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練跆拳道不聽話被爸爸打一頓,這種教育方法聽多了,自然會有效。
據研究表明,男性的暴力行為和受體罰的性別比例是女孩子的3-7倍,男孩的7-8倍。
這其實是一個間接的研究,在臨床上也非常有借鑒意義,為了方便研究,美國《心理科學》雜志和《家庭醫藥文獻》上都對這個觀點進行了大量的闡述和報道。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看到這個結論,有的家長瑟瑟發抖:“我也知道這么做是不對的,可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實在不行就讓孩子出去工作吧。”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超限效應”。
為什么孩子會出現超限效應?
有學者研究表明,犯罪心理中有一種效應,叫做“禁果效應”,是指一旦越是禁忌的東西,人們越是好奇,就越是想要得到手。
也就是說,如果家長越禁止孩子玩手機,孩子就越好奇,越是一心想著要玩手機,就越是觸發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讓孩子對手機的興趣更濃厚。
這也就是所謂的禁果效應。
這個效應其實很好理解,比如當你越是禁止孩子玩,孩子越是想要玩,甚至以達到一種“我就要玩”的心態,來對抗父母的禁令。
而這個時候,很多家長會偷看孩子的手機,就會發現孩子對手機的興趣大大增加。而此時,如果家長與孩子之間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那么就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對手機上癮。
如何做到適度地使用手機,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
美國教育家斯賓塞說過:
“如果你想讓孩子更聰明,就鼓勵他去學習。如果你想讓孩子更有個性,就帶他去學會如何與人相處。”
家長一定要掌握這個技巧,不要過度地干涉孩子,適當地放手,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家長不要一直催促孩子去學習、去做作業,否則,孩子的逆反心理會更加嚴重。
如果家長總是怕孩子做錯題,一看到孩子做錯題就一味地進行批評指責,那么,孩子會漸漸地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父母認真地引導、信任地傾聽和鼓勵是非常重要的。在他們小小的求知欲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就會更愿意去主動地探索和研究,這將會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孩子天生就喜歡學習,只是學習方式不適合
很多孩子上學時,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熱愛學習,而是被父母的逼迫逼迫。比如當孩子考砸了的時候,有的家長就會說:“你看看你,考這么差,還好意思給我說,你是不是傻?”
孩子本來是想考不好,家長卻說:“我看你平時都沒認真學習,還整天在玩,真不想學習,將來還能考個什么大學?”
孩子明明是在跟你討價還價,可家長卻說:“你這是不想好好學習,好了這幾天不用來玩,等開學了跟你說,你還是不聽,考不上就別想辦法復讀。”
“你想好了嗎?你本來就不想好好學習,太痛苦了。”
“你這樣想,媽媽不會怪你的,別哭了,好嗎?”
“沒有關系,媽媽抱抱。”
孩子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哭了,一邊哭一邊說:“媽媽抱抱。”
當孩子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愛的時候,孩子才會更愿意和媽媽分享他的想法,才會更愿意打開心扉。
和孩子溝通最好的方式,就是心平氣和的溝通。
正如前面所說的,孩子的情緒需要被看見,被理解,被看見。
心理學家馬歇爾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提到:
當我們眼睛對看到的東西,和孩子的內心感受產生反應時,它就會被“看見”。
孩子的每個舉動,都有正面的意義。
當孩子感到恐懼怕的時候,他們的大腦都在發出求救信號:我很怕、我害怕、我不配、我很弱………………
這些消極情緒就像是身體里的一個個不定時炸彈,一不小心就會把他們引爆。
父母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就會信任父母。
當父母不知道如何回應時,就要學會積極傾聽,及時幫助孩子疏通情感。
當孩子情緒崩潰時,如果能得到父母及時的安慰和疏通,那么孩子就不會那么害怕。
而父母也要學會積極傾聽,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幫助孩子釋放心中的不良情緒。
4、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孩子和自己的知心朋友進行傾訴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也是孩子擺脫抑郁情緒的一種方式。
那么父母要如何幫助孩子呢?
一、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當孩子有消極情緒時,不要說:“怎么又哭了?!一點小事都放在心上,有什么好難過的?!”
而是應該說:“我看到你這個樣子都不知道傷心,別的小朋友也是這樣的。”“你不難過嗎?媽媽也是這么難過。”
父母要注意到這種情感的表達不僅是在表達關心,更多的是在幫助孩子釋放消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