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在身邊不聽話不肯學習,這個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隨著孩子長大,大部分孩子開始變得叛逆,不愿聽父母的教導,不愿意忤逆父母,這就成了很多家長所為養育孩子所做的事情。
不管是什么樣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最常犯的錯就是:忽略孩子。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但是孩子卻不一樣,他們會把父母看成自己的“權威”,并對此更加叛逆。在父母看來,孩子什么都不懂,只能通過不聽話來表現自己。
也許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并不是對父母的話越來越厭煩,而是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父母聽。
但孩子不聽話也并不意味著沒有一個孩子可以“聽話”,
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的背后,還隱藏著父母教育的失誤。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或許可以及時改正,但是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就可能對父母產生“厭惡”心理。
心理學家發現,父母對孩子發脾氣,是孩子最反感的行為之一。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越吼,孩子越叛逆,對著干的幾率反而更高。
2歲的孩子最討厭父母的嘮叨,
像是一出是一出,是對孩子的不尊重,還是對父母自己的不信任。
正如《美國兒科醫生雜志社》的一項研究表明:2歲以前,孩子的大腦神經元能力正處于快速發育階段,而孩子的大腦神經元能力正處于快速發育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都很強,經常會和父母“唱反調”。
2歲左右腦的快速發育,使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獨立意識,父母不能再像小時候一樣對待孩子聽之任之了,他們需要的是尊重。
孩子從2歲左右開始,就已經開始產生自我意識了,他們開始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做事、吃飯、睡覺、上學,而不是聽父母的指令,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比如,他會拿著小汽車的玩具車,要求你買,你說不買,他就開始哭鬧,你就說不買,但是你要是把小汽車拿走了,他就會很生氣。
有時候大人覺得孩子“不聽話”,只是孩子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家長卻不理解孩子,只是一味地用命令的口氣對孩子說,沒有尊重孩子的感受,總是命令孩子。
孩子想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大人不讓孩子去,孩子就開始哭鬧,孩子不喜歡吃蔬菜,大人就拿著菜刀對孩子說,不好吃,應該多吃蔬菜。
父母總是命令孩子,孩子不想吃蔬菜,孩子就會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然后父母不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通過哭鬧達到自己的需求。
2. 不懂得溝通
很多父母總是一味地要求孩子順從聽話,卻忽視了溝通的重要性。
“你快點吃,我給你糖。”
“不吃我就讓你看電視。”
“你必須把飯吃完!”
“我說了不許玩,就不許玩!”
這其實是一種非常粗暴的方式,也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把孩子逼到“倔強”的陣營,而不是“乖”。
父母的態度應該是溫和而堅定,絕不能是和善,但是態度應該是柔和而堅定。
也就是說,在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時,父母需要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哭鬧,父母都會因為他做了什么而生氣,指責他。
3. 堅定而堅定地堅持
倔強的孩子是很倔強的,而且很倔強的,如果父母不堅定地要求他們,他們就會很堅持。
在父母“堅定”的原則下,倔強的孩子很容易選擇妥協,因為他們知道父母不會動搖。
4. 當孩子生氣的時候,要學會冷靜
當父母被孩子惹惱的時候,千萬別責罵,因為你要知道,你的反擊只是暫時壓制住了孩子的怒火,但是以后還會再犯,這個時候一定要學會以堅定的態度來對待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這種態度是可以反擊的,這樣才會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