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可以打通關?別慌,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研究表明,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3歲之前,大腦發育基本完成,他們的直覺和認知能力都會在這個階段達到一個高峰,會變得特別活躍,各種性格的特點都開始顯露出來,而在這個階段,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是非常正常的。
由于這階段的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思維和判斷能力,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的“獨立性”也開始出現,他們想要自己說了算,這也標志著他們的大腦發育進入了第二次飛躍期。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這個時候,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自主意識開始增強,想要擺脫父母的掌控,所以就會出現叛逆、唱反調、磨蹭等行為。
在孩子的叛逆期,父母最應該做的一件事,就是尊重孩子,不要試圖用自己的思維,去控制孩子,而是應該“以理服人”,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也讓孩子能夠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2. 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鼓勵孩子
《六A的力量》中說:“每一個有自己獨特天賦的人,都會有一個特別的特質,就是具有創造力。”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變得比別人更好,所以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甚至會動用手中的權力機關來指揮孩子,比如為孩子報興趣班、興趣班、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
但是,父母應該發現,正是這種強加的意愿,會讓孩子覺得沒有動力,只有父母強加于自己的時候,才會感覺到壓力,從而引發更多的叛逆行為。
因此,當孩子出現叛逆時,父母不妨先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通過好奇和孩子進行良性互動,也讓孩子對自己展開了解,學習獨立思考,發掘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引導孩子建立真正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興趣愛好中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支持,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才不會感到孤獨和無助。
2.在孩子剛學會走路時,父母的引導非常重要
因為孩子的認知、理解能力、判斷能力等都是在不斷的發展的,而父母的影響力,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父母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環境,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陪伴,孩子也會漸漸成熟起來,真正的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3.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年齡還小,對于什么都不懂,什么都需要依賴父母,甚至是見到父母就尿尿尿褲子,這樣的行為是十分的不妥的,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因此父母應該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而在孩子習慣的養成過程中,也會讓父母和孩子的關系變得越來越融洽,培養出來的孩子性格也會越來越優秀。
其實孩子之所以不愿意上幼兒園,是因為在父母的心中有著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因此,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父母就應該給孩子一定的教育,而不能因為一時的沖動就去拋棄孩子。
畢竟孩子的成長總是會有很多的問題,只有父母做到在孩子入園的第一個星期,幫助孩子解決每一個問題,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孩子才能學會適應校園生活,才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各位家長在孩子入園之前,都要先關注孩子的情緒問題,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避免因為孩子入園時哭鬧就不去幼兒園了,孩子真正擺脫入園后不適應環境的心理問題,自然而然的就能夠克服。
當孩子入園之后能夠完全適應環境,并且能夠在入園之后自己安心學習的同時,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入園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