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歲的孩子不聽話該打嗎?那孩子不聽話該打嗎?該打嗎?到底該打?
一年級的孩子要是不聽話該打嗎?
孩子不聽話該打嗎?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在這個信息時代,一系列科學研究告訴我們,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的懲戒行為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如何讓孩子不犯錯誤、不受傷害,已經成了家長們最關注的話題。
但是很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長期的親子教育中,孩子很容易受到不良的影響。
在長期的親子關系中,孩子總會做一些父母非常想讓孩子做的事情。而父母在這個時期,經常會聽到孩子的頂嘴,甚至會說一些“臟話”,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頂嘴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孩子頂嘴是最沒禮貌的事情,讓孩子變得叛逆,那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
面對孩子頂嘴的時候,家長可以這樣做
首先,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
有些家長,一旦孩子做錯事就會大吼大叫,可是這樣的做法其實是錯誤的,不但沒有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作為家長,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說出事情的原委,只有這樣孩子才愿意和家長交流,也愿意和家長吐露心聲。
其次,父母要幫助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
有些家長見不得孩子玩游戲,動不動就會跟孩子發火,甚至會訓斥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有逆反心理。
所以,家長不妨多花點時間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多陪伴孩子,引導孩子多和自己的同學朋友交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游戲,以免孩子把重心放在游戲上面,對游戲越來越上癮,最后發展成網癮。
再次,家長要讓孩子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
暑假期間,由于孩子沒有很好的時間觀念,所以在假期中孩子很難有充足的時間用來學習,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并督促孩子嚴格執行。
這樣才能讓孩子和自己比肩,共同進步,生活才會更加快樂。
總結:
無論何時,家長都不能過分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畢竟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是不一樣的。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是要比較優秀的,因此對孩子有各種要求,要求也是非常高。
因此,家長就會給孩子安排各種補習班,然而這些補習班的作用終究未見得顯著,甚至有些孩子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有位媽媽在送孩子去補習班的時候,就對孩子說:
“你要是能考上大學,我就獎勵你100元錢”
“如果你有個喜歡的男生,我就給你買禮物”
“你要是考不上大學,我就帶你去看電影”
………………
很多家長也會出現上述的情況。孩子雖然是為了得到獎勵而去學習,但是長期以來,是在為了得到金錢而去學習,為了和別人有更多的共同話題而去做這些事情。
這樣,當孩子長大了以后,他就會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他甚至會失去了去學習的興趣。
04
父母的“誤導”
一個有教育經驗的班主任老師曾經告訴我:
“父母的誤導,在孩子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孩子們會在某一個不經意間,對學習失去興趣,覺得上學是一件痛苦的事,他們會覺得上學太辛苦,認為學習不如玩耍。孩子會認為,如果我學習好,就不會沉迷于游戲,如果我玩游戲的時候又會得到父母的獎勵,會有負罪感,覺得自己做的不好。”
想一想,我們自己的父母,為了不讓自己沉迷于游戲,也要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就像孩子小時候學習學會了走路,媽媽走路,媽媽要在旁邊逗孩子開心,哪怕是逗笑,都會讓孩子感受到“學習很辛苦”,“學習很痛苦”。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用心陪伴。
有些父母,雖然陪孩子的時間很長,但總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時間不夠用,甚至是缺乏對孩子的陪伴。
不可否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所承擔的責任非常有限。
尤其是對于青春期的孩子,我們總是無法將這些責任都推給父母。
但其實,孩子的責任心,就是一個孩子無法將全部的責任都推給父母的重要原因。
孩子只有依靠自己,沒有價值感,他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承擔起成年人應該承擔的責任,他的自我意識就會不斷地被打擊掉。
孩子的這些自我意識,就會因此慢慢喪失掉,從而變得自卑、缺乏自信。
正如蔣方舟老師在《被忽視的孩子》一書中所說:
“孩子所有的自我意識中,都是渴望獲得關注的,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認可,就會變得很焦慮,總是想要從其他的地方尋求認可。”
讓孩子學會說“不”,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禮物,讓孩子學會與外界的良性互動,這就是教育的本質。
李玫瑾老師在《圓桌派》中說過:
“人的一生能成就什么,取決于童年時代。”
只要孩子在愛中成長,就會擁有一個獨立健全的人格,也就擁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愿意為了自己不斷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