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孩子能不能打?從1歲開始,到2歲多,大概每個孩子一生中都要經歷一次“難纏挫折”,經常不聽話、不聽話、愛頂嘴。
這在很多家長看來,簡直是驚天動地、難以置信。那到底有沒有啥科學理論可以解釋這個現象呢?
首先,幼兒園、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正在慢慢增強。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這時候的他們,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這個世界。
不管大人說什么,他們都會認真地聆聽。
如果大人不理解,就會進行頂嘴、指責,試圖用自己的方式來讓大人聽自己的話。
在家里,他們是“小霸王”,父母說什么,就偏要做什么。
而到了學校,就變成了“小皇帝”,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不順心,就會大發雷霆,這個時候,大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我們要和孩子溝通的是我們的態度,不是孩子的行為,也不是孩子的情緒。
孩子為什么喜歡用哭鬧來對抗“憤怒”呢?
首先,我們要理解孩子“叛逆”的行為
在孩子2歲左右,就會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有些行為,我們看起來的確很不可思議。
比如說:
只要不影響到別人,我都會尊重他的選擇;
想要什么東西,我都會盡量滿足;
我的玩具衣服,我會讓他自己挑選;
他的朋友圈,我會看他的動態;
我的生活狀態,我會關心他的心情;
……
如果這些無法說出,他就會開始自我懷疑、否定、否定,最后變得自卑,敏感、多疑、抑郁、不合群,不信任別人。
而這時,你的陪伴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些時候,陪孩子玩的游戲,反而能給他莫大的安全感,讓他慢慢放下手機。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