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念什么咒有效果
我們做家長的千萬不要覺得自家孩子不聽話,那可能是你的方法沒用對,家長也不知道該怎么去跟孩子說話,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家長都會以命令的語氣去跟孩子說話,而不是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說話。
當孩子不聽話念書,總是念叨“為什么”的時候,家長要怎么溝通呢?有的家長跟孩子講“為什么是”,但是孩子卻完全沒聽。有的家長跟孩子說“為什么?”但是孩子還是沒有聽進去。有的家長對孩子說“好了,你不要干什么,跟你說那么多有什么用,你就是不聽,就是個傻瓜。”“哎呦,對不起,你已經長大了,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我不知道怎么辦?”“是嗎?媽媽,你是不是也可以直接對我提要求?”這樣的對話在孩子那里是完全不可能的,除非是自己想要孩子能說,那我只能這么做。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父母如果用“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樣的表達方式,你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的。
2. 用“要你覺得”表達自己的感受。
跟孩子的交流溝通,不要只局限于語言表達,而是要用孩子能夠聽到的方式,對孩子表達出來。
比如,孩子在玩手機,或者在飯前不好好吃飯的時候。你如果一直在他旁邊說“我覺得,你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個時候他就不會主動去做你說的事情了,而是會選擇性的去做了。
第三,通過孩子的“因為”和“所以”這兩個內容,你就可以給出孩子自己的選擇。
讓孩子自己說出來他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然后我們再來討論“如果,你希望孩子怎么做”。
03
三、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擺脫手機依賴癥
雖然現在孩子的學習很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完全投入到學習中來。作為父母的你,可以帶領孩子一起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幫助他在虛擬世界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換句話說,我們要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活動,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比如我們可以帶孩子去爬山、打球、游泳,幫助孩子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當孩子在真實世界里得到真切的滿足之后,就不會再去沉迷于虛幻的網絡世界。
04
家長要降低手機的吸引力
很多家長認為,給孩子玩手機就是在培養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
其實不然,我們要知道,孩子玩手機并不是手機的錯,手機是替罪孩子的工具,而不是孩子的“手機”。
真正的錯,不是手機,而是家長不正確的引導孩子玩手機
。
1、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不要玩手機,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樣孩子就不會對手機過分迷戀。
2、建立規則,制定使用手機的規矩
手機有很多的吸引力,孩子可以通過手機游戲來達到目的。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需要有自己的空間,最重要的是在他們迷茫的時候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制定使用手機的規則,制定出相應的規則,同時和孩子一起遵守,不僅能夠增強孩子的規則意識,對孩子今后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有好處。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對手機已經上癮的時候,家長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讓孩子因為手機而受到傷害,同時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系,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
4、制定使用手機的規則,堅決執行
孩子對于手機的依賴其實也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并不是因為孩子沒有自制力,而是因為家長沒有做出好的引導,沒有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把他們的“規矩”放在心上,因此才導致孩子對于手機更加渴望有一部手機。
當孩子對手機已經形成了強烈的依賴時,建議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制定規則,并嚴格執行規則。
很多家長會認為嚴格的去限制孩子使用手機,就能夠讓孩子快速的戒掉手機的依賴,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我們需要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和自身的情況去制定一些合理的手機使用的規則,避免孩子去模仿不良的網絡用語。
例如:
孩子們喜歡上網課,我們就可以給孩子看他們網課的最新錄制視頻,這樣他們能夠更好地接受這些錄制視頻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但是父母不能為了圖省事,把手機扔給孩子,讓他們自己玩。
這樣會讓他們缺乏與外界交流的意愿,對社交產生依賴,在網絡上他們不懂得如何與人溝通交流,只是模仿一些暴力、威脅恐嚇的內容,這樣就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傷害。
2、沒有自己的目標和目標,需要靠外在的努力才能獲得
相信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會有每個階段的壓力,作為家長,應該適當的給孩子設定目標,在目標的基礎上,給他們一定的獎勵,讓他們能夠在這些目標的激勵下,去完成一些事。
只有當他們在這些目標中找到了自我,才會不再害怕去克服困難,從而不斷地獲得成功。
3、只看成績而不注重過程
學習是一個很需要耐心的過程,做一件事往往需要反復多次練習甚至是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