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媽媽愛嘮叨
暑假了,跟著閨蜜逛超市,跟著她的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菜。
她看著媽媽指定的零食,不一會兒就沒有了興趣,甚至嫌棄媽媽嘮叨,反而在商場里當著大家的面大吵大鬧。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這時候媽媽突然發火了,說孩子不懂事,這樣就難看了,這個動作讓她瞬間失去理智,而她的話也成了壓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想她可能只是嚇嚇自己,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很多父母,他們為了孩子做的事情真的非?;奶?而且也沒有太多的理由,只不過他們知道那些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的。
但是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他們的父母真的是很無辜的,自己的孩子沒有辦法去理解自己。
可是父母有沒有想過,在他們這種扭曲的思維模式下,孩子自己的思想,他們真的能接受嗎?
而且他們已經給孩子道了歉,也表示自己的壞情緒完全可以被原諒,可是孩子呢?真的就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到底是誰?他們真的希望自己的父母是自己嗎?
所以孩子會跟父母說自己的苦衷,是想要父母的幫助,可是父母卻反而嫌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這個時候他們的內心又會怎么想?是什么讓孩子有這么大的壓力?
他們想要的只是父母理解、肯定、安慰,而不是責備和打罵。
被父母傷害的孩子,也許會變得自卑、敏感、暴躁、焦慮,也許還會變得很膽小、沒有安全感,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變得很暴躁,這一切都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傷害。
父母的暴力行為,還有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
1、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后來怎么樣了?"
有一位網友回答:"我不記得了,我媽是一個特別暴躁的人,我們做錯事永遠都不會好好溝通,我媽用打我來發泄情緒。
現在的孩子怎么了?"
知乎上有一個網友說:"我在很多人的記憶里看到過很多暴力行為,比如打罵父母、殺了父母等等,自己的童年就一直處于痛苦的陰影中。
知乎網友@小鴻他才6歲,看到視頻的時候就被打,被罵后還拿小刀去刺,現在長大了居然還經常被別人去打罵,是不是太委屈了?"
一個網友回答:"那我小時候被打就只能忍著,沒辦法還手的時候只能干嘔,實在太痛苦了就回家,沒有辦法了只能選擇干嘔,也不敢再回家了,可是現在的我有些麻木了,不想學習,一想到學習就痛苦。
"
其實從孩子的回答里,我看到的只是他的無奈和無助,并不是他本身的想法,不是他真實的想法,而是他本身存在的價值,要不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家長覺得孩子學習不認真,教不好?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孩子本身就是學習不好,老師講的也聽不懂,這不是老師的問題,而是孩子太笨了。
可是實際上,學習不認真聽課的學生成績不一定會很糟糕,而不認真聽課的學生成績不會好,有的學生雖然很努力,但是態度卻不端正,
坐在那里很亂,其實就是在玩,根本沒有認真聽課的必要。
作為家長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
首先一定要認真對待孩子的這種學習態度,
首先要重視孩子學習態度的轉變,
只有端正了學習態度,成績才會越學越好。
其次,家長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
并且在言語上給予孩子安慰。
并且一定要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讓孩子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行為。
最后,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
把孩子當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不要一味的強迫孩子,
應該要讓孩子在平等的和睦的環境下長大。
所以,身為父母一定要學會傾聽孩子,
不要一味的反駁,
在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也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
最后,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平等的相處,
而不是高高在上,
對孩子隨意的批評指責,
不僅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也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
以后遇到困難時,也會不再愿意和父母交流。
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與孩子平等相處,
尊重孩子,
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會產生強烈的自我意識,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夠以平等的態度和孩子相處,
尊重孩子,
孩子就會愿意與父母交心,溝通就會很順暢。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有時候習慣性的忽視孩子的存在,
會把孩子推向父母的對立面,
令彼此都很受傷害。
所以,家長們要認識到,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與青春期孩子相處是非常重要的,
一定要抓住孩子到了18歲的這個關鍵期,
否則,等到孩子的青春期過去了,那就真的是追悔莫及了。
【總結】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
父母要有智慧,需要更有耐心,
孩子也要有自己的成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