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什么都聽不進去?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煩惱,為什么在孩子六歲之前,似乎對他們有著那么多的依賴,哄的時候也是如此。
為什么小時候乖巧懂事的孩子,現在卻變得越來越叛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01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把兒童認知發展劃分為“階梯(自我意識)”和“道德秩序”的發展階段
,其中“階梯”的意義是兒童能在社會化過程中主動地從他人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
有了這個“階梯”之后,孩子們便開始越來越愿意“多說少做”,而不是像以往那樣用“大道理”、“大道理”進行僵持。
簡單的說教、指責、訓斥,孩子通常聽不進去,反而會覺得你很煩,甚至會產生對抗的心理。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說的呢?下面,我們來看看你的表達方式:
1、發脾氣:“你怎么總是這樣,這都不對!”(責備、恐嚇、威脅)
2、提供意見:“你不能自己做決定,要懂事!”(“你的選擇是錯誤的,我為你的選擇感到很難過”(你想讓我幫你做什么?)
3、講道理:“你要是不聽話,你就長著眼睛瞎想!”(恐嚇、威脅)
4、強迫:“你不聽我的話,以后長大了你就會后悔!”(暴力、威脅)
5、訓斥責:“你怎么這么蠢,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羞辱、威脅)
6、發泄:“我不喜歡你了!”(憤怒、失望)
7、漠視:“我覺得你沒有責任感,花了那么多心思在玩游戲、看電視,你卻在這看電視!”(指責、否定)
8、威脅:“如果再這樣,你就…………”(威脅、威脅)
9、諷刺挖苦:“你不用再做什么了!現在知道沉迷游戲了!”(漠視、批判)
10、威脅:“你再這樣,媽媽就不愛你了!”(漠視、蔑視、嘲諷)
以上種種狀況,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不暢想造成的。溝通不暢想讓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變得疏離,而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
所以,在這里,我們希望家長們明確幾個溝通的原則:
第一, 尊重孩子。
為人父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不可能一出生就獲得我們的認可。他們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蛻變成長,才能走出屬于他們自己的人生。我們不應該用“填鴨式”的教育去和孩子溝通,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用平等的方式,以朋友的身份來和孩子相處,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尊重,同時也要學會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溝通,只有平等的關系,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第二,學會放手。
對孩子放手,并不是讓孩子什么都不管,而是在孩子需要獨立的時候,給予幫助,讓孩子逐漸地成熟起來。比如孩子晚上睡覺,我們可以和他聊白天發生的事情,在放松的氛圍中和孩子聊一聊晚上想要跟孩子聊聊天的事情。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地敞開心扉,向我們敞開心扉,父母才能真的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第三,學會尊重孩子。
孩子的每一個獨立的行為背后都有其獨特的含義。孩子和父母頂嘴,只是因為他們并不是故意想要跟父母作對。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沒有尊重孩子的行為。
第三,學會換位思考。
有時候孩子和你頂嘴,是因為他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是想要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我們的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就會下意識地認為孩子是因為調皮搗蛋,所以才不聽話。這樣的話,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變得更加的叛逆,而且脾氣也會變得更大。所以,學會換位思考,可以讓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加的冷靜。
第四,學會鼓勵孩子。
當孩子做出一件正確的事情時,我們要及時鼓勵。而不是在孩子做的不好的時候,就對孩子進行批評指責。我們要學會鼓勵孩子,多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對孩子說:“你在這方面做的真好,你看你這么棒,你已經很棒了!”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感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會變得更加的勇敢。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能在我們的鼓勵中增強自信心,進而變得更加自信。
如果我們總是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連這都做不好”、“你真是個不聽話的壞孩子”,孩子就會感覺自己很笨,會覺得自己很糟糕,自信心就會變得很低。其實很多孩子,他在做事情的時候,由于自己的專注力的缺乏,會對其他事情喪失興趣。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到孩子的閃光點,而不是總是放大缺點。
孩子的表現并不是沒有那么好,我們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才能挖掘出孩子的潛能,讓孩子擁有更多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