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到捆綁朋友家不聽話的孩子,會怎么辦?
本期專欄,我就來講講為什么這些孩子要叛逆?
之所以叛逆,是因為他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界限,不知道該聽誰的,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在哪個地方可以得到滿足。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就像這個孩子一樣,他們缺少自我,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而只是跟父母提要求。
朋友就曾經很羨慕朋友家的孩子,他的家里很有錢,父母也很舍得給他花錢。
可是他們從來不會反思自己的家庭,他們的家庭對他的影響有多大。
朋友說他父母很早就離異了,父親的脾氣暴躁,更是從來沒有見過孩子,有些孩子一直跟著爺爺奶奶住。
可是他的父母從來不吵架,無論孩子多大,也都會有一種安全感。
他們很少吵架,因為他們為了一家人的生活,犧牲了很多東西。
而他們離婚之后,并沒有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他們的感情生活很快就失衡了,孩子不愿意回家,很多父母就會說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怎么這么叛逆,怎么這么難管。
長此以往,父母雙方就會吵架,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沉默,以至于后來孩子也不再愿意和父母溝通。
其實,孩子叛逆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大多數父母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如果父母能夠早點放手,給孩子充分的成長空間,讓他們去獨立,去選擇自己的人生,其實也就不會給孩子帶來太大的心理陰影了。
從這個角度看,叛逆期的孩子就像是一團亂麻,要不剪斷,要不就很難搞,矛盾吧。
3、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溝通就行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很有趣的視頻,地鐵上一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坐在快車道上瘋狂地喊著“我不要,不要,不要”,這個小男孩哭得更加厲害了。
他的媽媽在旁邊看了一會兒,又開始對他說:“哭什么呀,多大個人了,沒長腦子,別哭,趕緊好好學習,學習才是王道。”
他們不得不對媽媽說“對不起”。
就連孩子本身也是委屈的,孩子本想站在大人的角度上想要去找一個值得同情的地方,但是因為大人覺得小孩子鬧騰,所以就用這樣極端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實際上,家長的這種行為,很容易導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差,甚至于會出現心理問題。
更加重要的是,有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便不顧孩子的心理發育和接受能力,讓孩子從3歲開始學習說話、學走路,這是一種超前教育。
而我們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生怕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而現在的社會競爭壓力、競爭環境,以及金錢支出,讓很多家庭都變得更加沉重。
其實,很多家庭的經濟條件并沒有那么好,每一個家庭都不富裕,除了教育孩子學習以外的事情,他們根本不會做。
現在的家長有幾個能做到的?能做到的大多數都是當甩手掌柜,那么,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不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適當的給孩子一點壓力。
其次,為孩子營造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
父母不要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孩子不愿意接受,也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最后,當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時,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通過跑步鍛煉來緩解孩子的壓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還能夠讓孩子在考試的時候不要怯場,對考試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本期小結】
結束語:
學習雖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是家長的教育和引導是關乎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如果家長只是把成績當成是一種對孩子的“考核”,并不利于孩子學習的狀態。
因此,家長要學會轉變自己的觀念,而不是把成績當成評價的唯一標準。
多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最好能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合理的學習計劃,比如每個月可以學多少多少,需要多少學多少,最好將時間管理側重點都調整到孩子的成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