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光玩手機不聽話怎么辦?
首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孩子愛玩手機,到底是因為什么呢?
我們知道孩子長時間的玩手機,就會造成孩子身體上的損傷,這樣的孩子,需要家長耐心地幫助和引導孩子把手機變成一個工具。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nèi)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diào)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比如說,每天看半小時孩子玩手機的,或者是玩2個小時的手機的,跟孩子商量一下,然后讓孩子去玩。這樣,到了3個小時的時候,孩子就要休息一會兒了,然后再讓孩子去寫作業(yè),可以提前提醒孩子,時間到了,孩子如果不去寫作業(yè),父母也要跟孩子商量一下,這樣的話孩子會少一些逆反心理。
大家知道沒有孩子會跟父母對抗,特別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
對于孩子來說,孩子在幼年時期,如果父母不給他立下規(guī)矩,以后呢可能就會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特別叛逆,特別想要挑戰(zhàn)父母的底線。
所以,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個階段最好是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進入叛逆期。
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有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接觸社會了,但是他的路還需要父母給他鋪路。
同時也會進入叛逆期。
他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喜歡和父母對著干。
那么,孩子的這些特點都會成為孩子叛逆的原因。
父母要怎么做?
父母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叛逆的信號,當孩子向父母提出某個要求時,父母要正視孩子的這個要求。
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拒絕,父母要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孩子的這個需求。
孩子想要玩具、想要零食、想要零食,父母要毫不猶豫地拒絕孩子。
孩子做出一些很有力量的事情時,不要管束,告訴孩子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引導孩子懂得判斷,而不是做出錯誤的決定。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3、 讓孩子做事的先后順序
有時候父母想要孩子養(yǎng)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的習慣,實際上是不希望孩子做事的時候從外部環(huán)境中脫身出來,如孩子的房間里、客廳里甚至被鎖死的臥室。
如果孩子指著門外的破拆東西,父母不上手的話,孩子的很多行為就會被判為“不聽話”、“調(diào)皮”等。
這個時候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發(fā)脾氣,就批評他“不要動這些東西”,或是給他貼上“調(diào)皮搗蛋”的標簽。
而是應該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把“不要做”換成“可以做”,比如,如果他關掉電視,不要說“不要看電視”,而是可以讓他停下來,單獨看一會兒電視。
這樣既沒有傷害到他的自尊心,還能夠和他一起討論,用其他的方法來懲罰做錯事的人。
3. 多一些鼓勵
教育孩子,需要一種安靜的環(huán)境,不要急躁,不要打罵。
對于孩子的錯誤行為,父母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更不要用打罵的方式教育。
孩子犯了錯誤,不要打罵,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然后再指出他的錯誤,幫助他改正。
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失去自信心,才會逐漸地改掉壞毛病,變得越來越好。
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鼓勵,而不是“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這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讓他慢慢變得自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這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是天南地北,有些人天生就適合讀書,有些人卻不適合走學術研究道路。
因為他要學會不同的表達,不同的態(tài)度,不同的待人處事,不同的習慣。
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應該有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要努力做到不吼叫、不訓斥,不大喊大叫,只用我們的方式表達出來,在孩子的成長中,他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比較穩(wěn)定的人格。
他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明白,人的人生應該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也要讓孩子有更好的人格。
相信只要我們正確的引導和尊重孩子,就能讓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越來越好。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yǎng)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于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