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恐嚇的方式教育孩子(恐嚇教育給孩子造成的陰影)
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guān)鍵部分之一,左養(yǎng)右學(xué)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shè)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wǎng)絡(luò)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恐嚇式”教育,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前幾天,在江蘇南通,一個10歲男孩,為了去同學(xué)家玩,偷偷拿了家里的100元錢,被父母扭送到派出所。
結(jié)果是警察對男孩進行了耐心教育,男孩知錯,并歸還父母剩余錢數(shù)。
但同樣也對男孩父母進行了教育:
“父母應(yīng)該先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對小朋友進行教育,不要總是說犯了錯就叫警察叔叔抓你,要讓小朋友知道,以后遇到什么危險的事要找警察叔叔幫忙,不要讓孩子一想到警察叔叔就很害怕。”
這就是“再不聽話,就讓警察把你抓走的”的升級版呀!
無獨有偶。
2018年,在六安有個走失的小女孩,面對救助她的警察,特別抗拒,甚至被嚇得大哭。寧肯讓一個陌生人抱,也不讓警察碰。
最后才知道,家里人就經(jīng)常用“不聽話,就讓警察把你抓走”來嚇唬她。
通過嚇唬,恐嚇的方式來達到讓孩子聽話變乖的目的,是很多中國家長最擅長用的恐嚇式教育。
不好好吃飯,就帶你去醫(yī)院打針;
別跑到外面,會有大灰狼會把你吃掉;
你再瞎鬧,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人……
我們大多數(shù)人,小時候都經(jīng)歷過這些,現(xiàn)在仍有大部分孩子正在經(jīng)歷。
這種教育方式,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有效,但其實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甚至?xí)绊懙秸麄€人生。
01
我表哥小時候特別調(diào)皮,大舅一時生氣就說:“你是從很遠的大山里撿回來的,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回去。”
從那之后,表哥就活得小心翼翼,生怕哪天再犯了錯,就會被送走。
直到高中的時候,才知道大舅只是為了嚇唬他才那樣說的。
可表哥卻因為這句話難受了近十年。
那么“恐嚇教育”的本質(zhì)是什么呢?
艾爾菲·科恩的《無條件養(yǎng)育》說:家長喜歡用恐嚇式教育,其實是“愛的撤回”,也就是暫時性的情感拋棄,雖然這種做法不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損害,但是卻比打罵要來的更加的冰冷。
還記得那個臭名昭著的“心理學(xué)史上最讓人憤怒的實驗”嗎?
1920年,心理學(xué)家約翰·華生和同事找來了9個月大的寶寶艾伯特,進行心理實驗,剛開始給嬰兒毛茸玩具,他并不害怕。
在11個月時,給了寶寶一個小白鼠,但是寶寶每次一摸,實驗人員就發(fā)出巨大的聲音。一次又一次,寶寶被嚇得大哭至昏迷。
此后很長的時間里,一看到毛茸茸的東西都會大哭不止。
然而,更可怕的是,艾伯特沒有長大!
在他5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雖然我們?nèi)粘I钪胁粫裨囼灷锬菢拥臉O端,但經(jīng)常嚇唬孩子,也會給他們留下巨大的心理陰影,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從而成為一個沒有安全感,極度不自信的孩子。
愛自己的孩子,就別去恐嚇?biāo)?/strong>
02
暢暢是我姐家的孩子,姐姐從不嚇唬他,對他更多的是鼓勵。因為怕他會恐懼不安,影響心理的健康。
姐姐說:小孩子調(diào)皮,其實是多方面的。更多的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或者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訴求。大人就要多幾分溫柔,嚇唬的話換成積極的、正面的。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感覺到,不論什么時候,媽媽都會陪著他,愛著他。
有這樣一個媽媽,相信,暢暢長大后,一定是一個擁有足夠的安全感的,充滿陽光的孩子。
心理咨詢師武志紅:父母能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是無條件的愛,而不是“教育”。
還有一個也被大家熟知的試驗:“愛的實驗”。
心理學(xué)家哈洛,給失去母親的小猴子們制作了一個鐵絲母猴,一個絨毛母猴。
鐵絲母猴雖然有乳汁,但小猴子們除了需要食物的時候會去那里,其他的時候都會在絨毛母猴這里。
這個實驗的結(jié)論是:孩子在小的時候,更喜歡溫柔的撫觸。
沒有哪個父母不愛孩子,溫柔才是愛孩子的正確方式。
03
阮庚梅也說:多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你看到的將是一個純真無暇的世界!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幸福健康,那么,就不要那么粗暴地對待孩子,把他擁在懷里,細細聽聽他的訴求,其實沒有那么難。
在孩子調(diào)皮不聽話的時候,請不要“恐嚇式教育”了。
有時候,正是你所謂的這種“教育”,才毀了孩子的一生。
抱抱他,讓他感受到愛,給他充分的安全感,用理性和耐心一起去迎接未來的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