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不聽話的人怎么辦?我相信每一個媽媽都遇到過這樣的困擾:當孩子不聽話,你批評他,孩子當成聽不見;當孩子不聽話,你訓斥他,孩子立馬不聽話。
其實,很多父母的管教都是采用“單邊主義”的方法,比如我婆婆,每天按時為孩子做飯,如果孩子吃的不對,她就會大罵孩子。
孩子晚上總是夜里容易起來,白天不睡覺,打游戲、看電視,怎么勸都勸不聽,打了很多次后,孩子就是不聽話,甚至會用惡劣的語言和父母對抗。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但不管怎么說,他們依然我行我素,讓人很是頭疼。其實,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更需要采用靈活的方法來應對。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面對孩子不聽話,父母究竟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不再“不聽話”?
我們用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斷網,孩子依然不聽,我們該怎么辦?
讓孩子干什么,孩子就偏不干什么。
孩子不聽話,很多時候,其實是家長的問題,自己的行為與期待在做出改變。
想要讓孩子聽話,首先要改掉錯誤的溝通方式,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
01
為什么孩子總喜歡跟我們頂嘴?
1. 家長總是用命令的語氣
如果一個家長總是用命令的語氣對孩子說話,“你必須馬上去干什么”,“你不能看電視”,“不許看閑書”,“你要好好學習”,這些話語是家長常掛在嘴邊的,但是,孩子會真的能決定自己的行為嗎?他們會去干什么呢?
很多時候,家長的語氣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不要犯錯,但是,有時候,犯錯的形式未必能夠很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就像李玫瑾教授說的那樣,孩子出現問題,很多時候,你越說“不可以”,孩子越會“不要”。
要么就是“你怎么這么不聽話,我都說了不準你再玩了”,要么就是“我把你的玩具沒收了,你立刻馬上給我回來”,但是下一次,當孩子依舊如此,家長就會發現,孩子好像真的“不聽話”。
但是,我又不得不說,到底是為什么,家長們總是樂此不疲呢?
“因為我們總是讓孩子不要這樣,總是要這要那”
我們希望孩子可以聽我們的話,但是他們真的聽我們的話嗎?其實,當我們拿起“家法寶”時,憑什么孩子一定要這樣?
在這里,我想說另外一個道理,就是:家長們之所以會因為愛孩子而感到驕傲,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孩子能夠成長。
有時候,我們只是因為我們不喜歡孩子,便把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帶回家里,在家里制造“戰斗”。
我想說,其實孩子是很在乎我們的,他只是想和我們親近,他不愿意接受我們的教育。
而我們呢?也很難接受孩子的教育,只是希望孩子能夠按照我們的想法去走完這個家庭的“人生”,卻沒有告訴孩子他的父母究竟是如何在家里生活的,換句話說,他們將來能夠在離家之外工作的時候,會把時間都給家里的孩子。
這是很難做到的一個道理,這也是很多家長會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我們總是擔心孩子有一天或者我們擔心孩子的工作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經常給孩子說,如果你在外面遇到什么樣的事情,你一定要告訴爸爸,爸爸會給你最好的幫助。
但是,我們總是擔心孩子走錯路,害怕孩子被傷害,可是我們也不能總是慣著孩子,他遲早有一天要離開我們的庇護,獨自去闖一闖。
如果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幫孩子解決問題,自然而然就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試想一下我們自己摔倒了,還要幫他擦地,幫忙給他拿掃把,幫忙擦桌子,你怎么能這么懶呢?
我們很多家長在沒有養成孩子勤勞的習慣之前,從來不需要孩子動手做家務。他們習慣性地幫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拾房間、收拾玩具、洗菜、掃地等等,總是盡可能地幫孩子承擔責任。
然而,這種習慣會對孩子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因為孩子不需要自己的幫助,就可以自己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而然就會養成做事拖拉的習慣。
而孩子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父母花費一點心思,通過一些小細節去發現和培養。
那么,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呢?
1、不要責罵孩子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更加的優秀,而并不是只有優秀的才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而普通的父母往往會更加的焦慮。
"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此,很多孩子在自己還未出生的時候,就會看到父母或其他長輩對自己的表現,所以,父母們就會想要去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