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孩子叛逆不聽話,還總是“和大人對著干”,原因是為了證明自己
。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對我們的話“充耳不聞”,實際上他們在試圖探尋我們的心,是個很正常的表現。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這是一個可喜可賀的好事情。
但是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后,就開始對父母的“命令式話語”形成免疫力了。
而這種免疫力,其實從嬰幼兒時期就已經開始了,只不過那時我們沒在意罷了。
也就是說,孩子在2歲之前,還沒有建立“自我意識”,他對自己的行為、情緒也都很懵懂。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慢慢會發展出一套完整的三觀。
這套理論,在孩子2歲之前,往往是媽媽說什么他就聽什么。
而在2歲之前,孩子的自我意識,很多時候,并不是他想怎樣就能做到的,而是他還沒有那個能力,或者他在2歲左右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個“自我意識”。
這個“自我意識”的覺醒,會讓他開始有“我”的意識。
有些孩子會讓媽媽帶他去超市,他也會拿著自己的東西,或者直接說我要這個,媽媽不給我,還有的孩子會撒謊說媽媽不給我,會對媽媽說老師弄丟了,但是這個其實都是寶寶認知能力發展的一個過程。
孩子說謊,不是品質問題,而是一種“成長”
他有了更加“成熟”的意識,他知道用說謊瞞著父母,也知道什么行為應該要得到家長的認可,但是他的認知水平和父母并沒有達到一致。
就像表象上看到的那樣,當孩子撒謊的時候,家長第一反應是什么?
是憤怒?還是傷心?是委屈?還是后悔?
很顯然,大部分的家長會選擇用生氣的情緒去面對孩子,孩子也在觀察和學習,會因為自己做錯事而不愿意承認錯誤,而選擇撒謊。
但是有沒有想過,孩子也會因為覺得自己說謊了而受到批評?又或者沒有說實話的勇氣?
所以,父母想要改變孩子的撒謊行為,首先要先從自己的情緒開始,改變自己的心態,認識到撒謊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必經階段,然后才能幫孩子順利的糾正。
這個階段最好的是在3-6歲,尤其是在4-6歲。
3歲前的孩子,父母的權威是建立在父母的威嚴之上的,在這個階段,對于孩子來說,只要父母在身邊,孩子就能夠自由的表達,而對于父母的權威教育,孩子會非常排斥。
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在這個階段,不要過于嚴厲,不要打罵孩子,父母要懂得管教孩子。
3歲之后,孩子會開始想要獨立,從而讓孩子獨立,這時候父母應該更多地對孩子進行約束,讓孩子明白如何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意愿。
三到六歲的時候,孩子就會有了很多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這個時候孩子對父母的要求很高,也不會輕易的屈服于父母,會在心里形成一個錯誤的觀念,那就是父母說的話都是對的,所以才會和父母對著干。
父母要對孩子進行約束
1、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面條?咱們現在出去玩,還是五分鐘后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范圍內的,然后很嚴肅地再重復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沖撞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范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別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說“不!”
其實你越是粗暴,孩子就會越叛逆。他不想跟你“說話”,原因是他覺得不被尊重,他不想跟你“說話”。
其實你越是尊重孩子,他就會越是愿意跟你“說話”,而你跟孩子的溝通模式,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孩子不想跟你“說話”,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呢?
1、不嘮叨,說話的原則
1、少說多聽
很多時候,孩子不是故意不想聽你說話,他只是不知道該怎么做。
所以,千萬不要嘮叨,多說可以選擇一些輕松的話題,避免跟孩子之間的“溝壑”。
2、多用商量的語氣
比如:“不要在墻上亂涂亂畫!”
這時候,你要怎么說?
“寶寶,墻不是用來畫畫的,紙才是畫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