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叛逆期
6歲左右是孩子最讓父母頭疼的階段,到了這個時候父母可以說是必經階段了,孩子和父母的相處也變得很快。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幫助,但是孩子進入叛逆期的時候,也正是他們在尋找自己內心,和父母分離的過程。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做的是怎樣引導孩子,而不是一味地阻止孩子和其他人接觸。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1、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也是父母的影子。所以父母千萬不要做孩子最初的模仿對象,同時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冷靜對待孩子的叛逆。
2、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的情緒不對的話,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帶孩子出去玩,或者是帶孩子吃好吃的,或是帶孩子到公園逛公園玩耍。孩子對于“情緒”的需求,就像是自己的“綠色”一樣,是不需要別人發現的。父母可以在孩子鬧脾氣的時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說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可以在不生氣的時候給他講故事,或者是扔玩具,讓他轉移注意力,如果父母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就會減少孩子的哭鬧。孩子就不會哭鬧的次數,慢慢的就會形成習慣。
3、 給孩子更多的愛
對于孩子的哭鬧,父母要保持一個好的態度,不要看到孩子哭就心軟,妥協,孩子就會變本加厲。孩子在哭鬧的時候,父母要有耐心,對孩子有耐心的詢問,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下次正確的做法是什么,這樣孩子以后就不會再犯。對于孩子哭鬧時,父母一定要避免做一個情緒化的家長,這樣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會造成不良影響。
4、 注意孩子的言行
其實孩子出現哭鬧的時候,父母在生氣的時候,也是很難做到不分身而有智慧的。父母的注意,對于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父母要學會好好的處理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動不動就發火,這樣做只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的執拗。其實孩子的任性,只不過是他們在發出某種信號,說明孩子想要的東西,父母不能夠滿足,那么他們就會耍賴。
二、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在孩子面前,無論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都要樹立好榜樣,因為父母的行為在孩子心中就是一種無聲的模仿,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孩子很容易受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脾氣不好,孩子也會有樣學樣,不愿意學習,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但如果父母有良好的心態,那么他們自然能夠輕松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這樣教育的孩子,是很有品性的。
三、父母要想孩子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潛移默化的培養。
要想孩子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父母就要做一個有遠見的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對孩子以身作則,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這樣的孩子會更受歡迎,父母也會更加輕松。
四、父母要懂得做孩子的朋友
有太多的父母平時不喜歡和孩子溝通,導致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說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懂得和孩子做朋友,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樣才會有利于孩子的教育。
五、父母要對孩子多表揚,少批評,因為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想要孩子變得優秀,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多多鼓勵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六、父母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要做到,如果想要孩子變得更優秀,自己也要先做到。
有些父母平時不看書,卻要求孩子成為一個學霸,這也是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孩子是一張白紙,就好比是一幅畫上的色彩,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當然,這并不是說父母不需要學習,只是說父母要做好自己,言行舉止要做好表率作用,為孩子樹立榜樣。
如果父母是“低頭族”,有事沒事拿著手機看看書,玩玩游戲,那一定是“言傳身教”,一定是自己都做不到,卻要求孩子做到的。
父母的自律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想要孩子擺脫手機依賴,首先自己要放下手機,首先自己要放下手機。
央視名嘴董卿曾說,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以身作則力行,為孩子樹立榜樣”。
你要知道,如果父母成天熱衷于玩手機,同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被手機狠狠地吸引,在不經意間被手機控制。
因此,想要讓孩子遠離手機,父母要從源頭開始切斷。
01
父母的陪伴要“以身作則”
想要讓孩子遠離手機,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