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第一永動機的制造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人們在無數次嘗試制造第一永動機失敗后,有些人開始將目光轉移到制造第二類永動機的身上。關于第二永動機的設想,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尋找一些假設。
例如,汽車的動力來自于汽油燃燒產生的熱量推動活塞進行做功,從而汽車才能夠在公路上運轉起來。現在,我們假設汽油在缸體內燃燒后,它產生的熱量除了推動活塞做功外,還有一部分熱量被散發到了空氣中,假如,我們把汽油燃燒后散發的熱量全部集中起來,然后再給缸體供熱,從而推動活塞運動,這樣不就解決了能源危機了嗎?
事實上,這個美好的設想就如同空中樓閣一般,永遠的停留在人們的構想中。因為從熱的傳導方向上看,熱量總是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的,而不能從低溫物體傳向高溫物體。因此,人們是無法將缸體內汽油燃燒后散發到空氣中的熱量全部收回來提供發動機的動力來源的。
這就好比一盞燈泡,它在照明的過程中將電能轉化成熱能從而照亮房間,燈泡發出來的光又把墻壁烘熱,同樣,我們也不能把墻壁上的熱量全部收集起來用來轉化為電能的,能量的轉移或轉化過程中的這類現象就叫做能量的耗散。所以,第二類永動機雖然沒有違背能量守恒定律,但它違背了熱量的傳導方向,故而是不能制造出來的。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你說熱量是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的,那么,在冬天里,當用手握住雪球時,手為什么會發熱呢?
我們知道,雪球的溫度肯定比人手掌心的溫度低,當人的手握住雪球時,人體的熱量會不斷的傳遞給雪球,從而使雪球融化。按理說,人把熱量傳遞給了雪球后,手掌心中的溫度會越來越低,可為什么人會感覺到手掌有“灼燒”的感覺呢?
這是因為人在握住雪球的一瞬間,處于低溫的雪球瞬間將人的手掌內的血管冷縮,從而造成人體血液在手掌中不能及時的得到補充,因此人的手掌有發紅的跡象。至于人之所以感覺到手掌處有“灼燒”的感覺,從熱的傳導方向上看,人體其它部位的熱量會不斷的傳向手掌心,呈握姿狀的手掌本來就不易散熱,它反而將人體瞬間傳遞過來的熱量給聚集在了手掌心,從而導致人手掌處有“灼燒”的感覺。
在能量傳遞過程中,很多人發現了一個問題,即一個以初速度為V的木塊在足夠長的桌面上移動時,它最終會停止下來,在這一過程中,木塊的機械能全部轉化成了內能后才停止下來的。但是,物體的內能能不能全部轉化成機械能呢?
這個答案 肯定是否定的,物體的機械能是物體的宏觀表現,而物體的內能是它的微觀表現,物體的內能只與物體內分子的動能與勢能有關,也就是說,物體的內能增加的量全部轉化成了分子的動能或勢能了。
由于物體的分子無時無刻不在做無規則的熱運動,它就不可能將分子的內能與勢能全部的以內能的形式轉化為物體的機械能的,這也是第二永動機無法制成的微觀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