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次北固山下》是我們中學最先接觸的寫景名篇,他是初唐詩人王灣的代表之作,不可小視的初唐山水田園派代表詩人,其詩風清麗明朗,自然抒懷,或山水、或情趣、或用典、或寓時,兼懷思鄉寄友,皆有所致,一改魏晉以來之文辭浮糜艷夸,與初唐另一清麗派詩人王績共同開大唐山水羈旅派之先河,功績卓著,與中唐后來之山水鼻祖‘’王孟‘’相較,年稍于前,其發端之基奠不可謂不重也。
這篇詩作詩風清麗,節奏緊促,想象力又極為豐富,尤其中聯兩句成為古今膾炙人口的佳詞名句,更有‘’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幾百年文壇紛爭。
兩點疑問:1.【詩詞背景】 一說詩人是在由楚入吳游山玩水途中路過北固山興起而作,一說詩人在赴升遷位上路過眼見江南初春景細膩之作,結合詩人年紀及后面思鄉情節,作者已在江南為官多年,眼前的江南春色不知看過多少,對于吳中之清麗筆法也是捻熟于心,這樣的寫景作品應該有很多,為什么突如此寫出景色之清麗壯闊呢?肯定與作者當時的心情密不可分,興致之高,才出佳作,而不限于是青年游山玩水之品。聯想于太白青年所作,‘’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少年的豪俠氣魄,滿滿的友情熱烈。再有,本詩‘’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顯然是抽象與形象邏輯思維的混搭,是不是實景有待一考,但這種豐富又富有理趣的畫面感,應是壯年所為,基于此,我更相信是后者。
?2. 【實景?虛景?】 就是這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與上聯的時間節點的錯落感。這一聯被譽為富有哲理理趣的千古名句,那種時序更替、新舊輪回、跨越時空的壯闊感、自然美和使命感,讓我們凝滯、久久沉浸不能自拔,無與倫比。而反觀上聯,仔細品味,‘’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同樣的精彩大氣、對仗工整,可與下聯顯然不在一個時空,是白天之江上闊景與帆航痕跡,而‘’海日殘夜‘’句又是黎明太陽初生之景,按詩的一般寫作邏輯來,當寫統一時間之情境,換筆來說,只有遠近高低的層次,時間點也不能差太多,而這里明顯出現時間的斷層,所以我敢大膽斷定,此是詩人生發聯想而得的虛景,而不是實景,借以引起下文。[勝利][嘿哈] 其它,有待詩友們繼續討論吧。一首小詩結束我今天的話題。[得意]
?《觀王灣北固山》
文/陳晨[玫瑰]
煌煌賢圣山河結,
詞曲哀哀詩奮灼。
曠如海日生殘夜,
一句深功廢紙多。
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