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的語句
一般家長會說:“你還沒有長大,不聽話?你長大了,怎么辦?”孩子不聽話的語句通常這樣說,一是孩子有了主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就說了“不行”,另一方面會形成孩子對父母不滿意的看法。
父母可以這么說:“如果讓你按我說的去做,你肯定做不完,那好吧,你先去玩吧,等到吃飯。”當孩子冷靜下來之后,父母可以這樣說:“你自己覺得如果現在就去玩,不是做得更好嘛。”當父母不能夠直接給孩子下定義時,孩子也會通過反駁父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好事。父母可以讓孩子聽話,讓他有自己的選擇。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如果父母的想法比較保守,并且是命令式教育,那么父母就很難得到孩子的認可。
在孩子反抗的同時,父母就在與孩子的對抗中收到一份壓力,就會讓孩子變得比較懦弱。那么父母的這種強勢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懦弱,或者是形成討好型人格。
03 別總是打擊孩子
父母總是喜歡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一旦孩子出現了一點錯誤,父母馬上就會對孩子進行批評指責,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變得很自卑,不愿再和父母進行溝通。
然而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最希望的就是父母能夠鼓勵自己,認可自己。
然而,父母的批評不僅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反而會影響他們的自信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的這種打擊和否定,很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自暴自棄,甚至對自己喪失了信心,變得越來越不相信自己,其實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鼓勵孩子,讓孩子變得更有自信。
02
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綜藝節目《少年說》中,小學生葉子健委屈地跟媽媽說:
“我覺得自己特別笨,是你們打擊我的。”
媽媽不以為然,說:
“哪有什么自卑的啊,每個人都是這么優秀的,有的同學錄了好多歌,還考上了名牌大學,我能有什么好的自尊心,你們覺得丟臉嗎?”
結果,不僅沒有得到鼓勵,反而被戳穿了。
而且,你猜他下一次考試還會因為這件事情再做錯題嗎?
你覺得他是不是會更加的沒有信心?
你知道他做錯題后怎么辦嗎?
他會不會就直接把試卷藏起來?
他會不會跟父母對著干,甚至會用謊言進行隱瞞?
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孩子說謊、撒謊、不誠實,家長應該怎么辦?
別著急,下面這3個方法或許可以幫到你
給孩子足夠的信任
李玫瑾教授認為,當孩子跟家長說起自己做錯事時,家長一定要先不要急著打罵他,而是給他一個理解的擁抱,告訴他:“爸爸媽媽知道你是個好孩子,爸爸媽媽相信你。”
當孩子感到恐懼怕時,家長也要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解決的。
父母要告訴孩子,有時候生氣是很正常的,可以發泄口角,但是有時候生氣就需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控制不住,將所有的錯誤行為都推給孩子,選擇讓孩子自己生無可推脫的“擋箭牌”。
家長也要在孩子面前盡量減少自己的不良行為,在孩子面前盡量減少自己的壞情緒,做到以身作則。
當孩子發脾氣時,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要做好引導,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1.耐心等待孩子發泄
當孩子的壞情緒逐漸發泄出去以后,家長要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不要過于著急,不要太著急,慢慢等孩子發泄完了,在詢問孩子發泄情緒的方法。
2.面對孩子的壞情緒,以理解和接納為主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的反應過于激烈,只會讓孩子愈發情緒失控,往后余生,會用更多的錯事來發泄。
3.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學會自我管理,這需要家長首先要做到對孩子的情緒狀態保持關注,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對著自己的情緒狀態,家長應該更加的重視,懂得如何去引導孩子如何去表達情緒。
4.當孩子發泄情緒的時候,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
,要讓孩子知道他哭并不能代表著什么,因為孩子發泄情緒的時候,大腦也是在思考的,那么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負面情緒,這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發泄情緒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可以嘗試著去看一些游戲或者是動畫片等等,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當孩子學會了自我管理,那么孩子也會漸漸的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并且能夠真正的去接納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去表達自己。
三、適當的表達情緒并不丟人
很多家長在孩子鬧情緒的時候,總是會拿出自己非常非常喜歡的,然后用非常理智的方式去處理,這時候家長就會覺得這很丟臉,但是他卻沒有意識到這樣做不好。其實孩子在情緒發泄出來之后,也是會對一些事物進行思考的,這種方式往往比大人們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