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
我問媽媽:你怎么和叛逆期的孩子說話,孩子卻是一副很聽話的樣子,有時候和你頂嘴,甚至故意和你對著干。
看到這,媽媽們可能會很好奇,叛逆期的孩子怎么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其實,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故意不聽話,而是父母的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
和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或者說溝通時出現了問題。
這種行為一般發生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比如2歲左右,他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能比較明白父母的意圖了,而如果孩子已經能夠說很多話了,卻突然開始對父母不耐煩了,要么是不是很想要父母擁抱一下,要么是孩子說的太過無聊了,就會不耐煩的扔下一句話“你煩不煩啊”。
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會感到很煩躁,甚至會對孩子進行打罵。
其實,家長們完全可以嘗試用上述的方法來和孩子溝通,孩子自然就不會有抵觸情緒了。
其實,當孩子出現厭煩情緒時,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小動作來提醒他們,等他們平靜下來了,可以和孩子心平氣和的討論,到底是什么導致了孩子的情緒,是因為什么事情,導致了他們的情緒。
這樣不僅能夠更好的和孩子進行溝通,也能夠讓孩子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3) 做孩子的容器,而不是讓孩子承擔自己情緒的來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最討厭的就是孩子有情緒。
其實很多孩子都有情緒,只不過有的孩子沒有正確的發泄出來而已。
如果家長一直把孩子當成孩子,當成溫室里的花朵,肆意的呵護,孩子受到的傷害只會越來越大,而不是越來越多。
另外,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哭是一種“矯情”,是一種天性,是無法無天的表現。
事實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情緒,他們的情緒,也會隨著外界的影響而變化,而有些孩子的情緒波動,卻并不明顯。
比如一個小男孩哭得特別厲害,一直哭,被媽媽看到了,孩子的情緒肯定是低落的,也不敢哭出來,但是一直憋著,最終哭出來的結果卻是滿臉淚痕。
所以說,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有時候要耐心地引導孩子,這樣孩子才會“聽話”。
我們會發現,有時候孩子哭,僅僅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口,所以他們只能用哭來表達情緒,而當他們在發泄情緒時,其實也是在尋找一種理解和幫助。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帶來的幫助不僅是一種安慰,更是一種尊重。
讓孩子了解到,無論發生什么事,爸爸媽媽永遠是和他一起的。
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情感上的關懷,能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支持,讓他們的內心得到滋養。
2、孩子哭鬧時,父母該如何應對
看過電影《如果你的孩子很脆弱》,里面有一句非常扎心的臺詞:“孩子的脆弱就像是無聲的毒藥,將我們的孩子一點點推向深淵。”
父母常常以為是孩子太脆弱,所以一聽到孩子哭就心軟了,甚至對孩子的要求不管不問。
殊不知,一味地嬌慣,只會讓孩子喪失了抵抗悲傷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在兒童經歷過創傷事件后,大腦會發生變化,導致情緒發生變化。
因此,父母需要:
給予孩子關心、支持、理解和陪伴。
★正確的做法:
1、對于孩子的悲傷情緒,父母應當給予理解
無論孩子的哭聲大且怎么哭,父母都應該給予包容。
當孩子在悲傷情緒的時候,允許孩子哭,不阻止他的哭泣,幫助他,不忽視他。
讓孩子明白,父母的理解和接納,能讓孩子釋放內心的恐懼,在哭中得到釋放。
2、讓孩子的情緒得到釋放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父母要先允許孩子把內心的情緒發泄出來,情緒的發泄出來之后,再和孩子一起做情緒的主人。
這樣一來,孩子才能將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表達出來,才能更好的處理情緒。
3、一起探討,不壓制孩子的情緒
情緒雖然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并不代表著我們就無法控制它。
有人說,情緒本身就是一種生命力,當情緒來臨時,不壓抑它才是正常的。
情緒是一種能量,如果能夠被看見、感知和接納,它就會自然流動。
家長不要讓孩子壓抑情緒,遇到孩子生氣時,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也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4、允許孩子負面情緒的存在
情緒本身沒有對錯之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逐漸明白,每個人都有情緒,孩子也一樣。
有情緒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沒有對錯之分。孩子有情緒時,不能壓制他,而是允許他發泄。
“允許”意味著,允許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允許他有自己的想法,允許他在成年后有自己的圈子,允許他在獨處時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