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任性不聽話怎么辦?
明明3歲了,還一個天使寶寶也一大堆,吃飯的時候必須媽媽喂,不能按照自己的順序來,會鬧情緒,會笑,不聽話時也會哭,出門時必須要媽媽抱,吃飯的時候必須要媽媽喂,走路時不肯扶著自己走,必須要大人扶著自己走,不然就滿地打滾,很多時候爸爸媽媽都急瘋了,覺得自己怎么養了這么個“熊孩子”。
其實我們對這個孩子的表現很清楚,他是一個“可怕的兩歲”。這個階段的孩子,作為一名“準兩歲寶寶”,他們的能力已經得到了充分發展,自主意識越來越強,自我意識也在逐步形成,他已經不是原來那個什么都需要爸爸媽媽抱著的小寶寶了,他想要自己吃飯,想自己穿衣服,想要自己走路,于是,就開始對父母的所有事,包括號里的事,都想要自己拿主意,“不行”“不可以”“不可以”等等,而且,父母對他的要求,與要求的內容完全不一樣,他更希望自己被父母“看見”。
因此,當孩子和父母之間出現分歧時,往往都會選擇忽視。即使是父母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也會不愿意接受,甚至會變本加厲的去做父母所說的要求。
02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很多事情都希望自己做決定。可是,父母又擔心孩子做不好,因此,會不斷地去督促孩子,甚至約束孩子,試圖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可是,孩子卻感覺自己被父母“拋棄”了,感覺自己被父母“拋棄”了。
03
當孩子感到恐懼怕和你分享時,父母第一時間是阻止孩子分享,并且強制性地告訴孩子“必須要怎么做”。孩子會覺得自己被父母“拋棄”了,自己不被愛了。
04
在青春期,父母想要引導孩子的態度往往與孩子的期望背道而馳。這種帶著“有色眼鏡”的批評,容易讓孩子產生誤解,不愿跟父母分享,或是表現出不耐煩,甚至是對抗的情緒。
05
如果家長們因為教育不當而跟孩子發生沖突,會讓孩子感到恐懼怕,更加不愿意向父母分享,而不是把任何意見分享給父母,形成一種“你說東你要西,我偏偏要向你說”的逆反心理。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變成什么樣子?不敢跟父母溝通,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變得懦弱,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喜歡跟別人分享,甚至對父母也會造成一種很大的心理傷害。
在這種情況下,你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將可能付諸于孩子的未來,因為他們的未來,我們能想象到的。
孩子沉默寡言,不會跟別人交流,容易陷入到抑郁的狀態,其實這也是一種心理疾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抑郁癥所導致的退縮,不敢和別人交流,長時間得不到他人的認可與表揚,在成長中形成一種低自尊,不自信的心理。
當孩子長期處于抑郁的狀態中時,他會變得越來越自卑,因為沒有人能看到他的努力和進步,父母的表揚與表揚也起不到鼓舞的作用,甚至會讓他徒增心理壓力,長時間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從而導致心理扭曲。
所以,父母要多關注孩子的心情,他們需要的是認同感和歸屬感,而不是指責。
3、控制自己的情緒
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對孩子進行批評,不要對孩子進行責怪,更不要對孩子進行責難。當孩子情緒激動時,家長可以選擇一些低落的娛樂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在這種低落的情緒下,在發泄情緒時,他們也會失去理性思考能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今日互動話題:你的孩子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情況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