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大孩子一般是這樣的
一、理解能力較差,容易說出“隨便”、“隨便”,不懂得讓別人說什么。
二、非常難理解他人的想法,不能理解自己的需要。
三、過于固執,缺乏理性,思想混亂,做事不能堅持。
四、十分調皮,到處闖禍,很難管教。
五、情緒極其不穩定,易怒,性格孤僻。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名網友發布了一段文字,說,他的小孩兒在場時一直在睡覺,可是當他走近一看,卻不見他的身影,大兒子已經快要十歲了,小兒子剛滿六歲。小兒子立刻在客廳沙發上坐好,靜靜地坐著,臉上寫滿了笑容。
之前還在朋友圈曬著孩子洗澡的照片,一個男孩的母親在看書,而孩子拿著書在玩手機。
后來母親說孩子洗澡是發生了什么事兒,才引起了這么大的情緒變化。原來是孩子想多玩會兒手機,便向媽媽提出了要玩手機的要求。而孩子呢,她根本就沒有去阻攔,都是自己拿起手機玩了起來。
最后,母親無奈地對孩子說,不行,玩手機還是會影響你的學習成績的。媽媽的話雖然讓孩子不滿,但她還是控制不住自己。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果這樣做了,你也可以這樣做:
讓孩子把手機當作娛樂設備。
如果你沒有時間,也沒什么條件,那么就讓孩子玩一會兒,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把手機放在一邊,用計時器、鬧鐘來計時,把“沉迷”的時間變成游戲時間,也就不會因為玩游戲而耽誤了學習。
03
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改掉玩手機的習慣,父母就要以身作則,減少玩手機的時間。
父母如果希望孩子遠離手機,就要做好帶頭作用,少玩手機,減少玩手機的機會,這樣孩子就不會對手機上癮。
平時多陪伴孩子,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看,開闊視野,孩子就不會對手機上癮。
04
制定規則,嚴格執行
孩子如果沉迷手機,做家長的一定要嚴格控制他,因為一旦養成了習慣,就很難改變。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手機使用守則,比如:
家長要以身作則,除了正常使用手機,每天定時使用手機的時間也不能超過1小時;
制定使用手機的規矩,比如每次不給玩手機就不能超過半小時,如果超時還要扣除下次玩手機的時間。
家長要以身作則,少玩手機,多陪伴孩子。
有的家長說孩子沉迷手機就不給他玩,或者說孩子為了玩手機,故意裝病、撒嬌、拖延等,多陪伴孩子,讓孩子知道家的溫暖和父母的陪伴。
讓孩子不對手機產生依賴,就要讓孩子知道,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你,比如培養孩子一些興趣愛好,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孩子自然而然就不會對手機產生依賴。
教育孩子的路上,
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