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時期的孩子經常以叛逆為契機,頻頻以極端的行為來為自己掙脫束縛。
叛逆期的孩子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1)
前一秒還高興,后一秒就開始摔東西;
(2)
越是親密的人,越是摔東西;
(3)
對規則、規則感到好奇,有時會胡鬧、打破事先定好的規則;
(4)
對許多事情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大人的正常反應;
(5)
如果做某件事情是出于好奇心,就會玩得忘乎所以;
(6)
遇到挫折或有不良行為時,不會把原因全部歸咎于自己;
(7)
情緒容易激動,常常自責自罪自己;
(8)
覺得自己的存在對他人造成了不利影響。
(9)
缺乏活力,無精打采,常常覺得累,缺乏活力;
(10)
自責自罪自己造成的失敗、不良行為,或有愧疚感;
(11)
專注于一些或幾種游戲活動,如聽音樂、看電視、玩樂高、寫作業;
(12)
不斷地責備自己,覺得自己很失敗,甚至覺得自己很差勁,有自卑感;
(13)
因抑郁癥而自責自罪自己,如酗酒、服藥、服藥等。
(14)
經常產生自殺的想法或企圖自殺的方式。
(15)
有自殺企圖,有付諸行動的表現,比如:
如果孩子確診抑郁癥后,常常感到痛苦,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在哪里,對于生活感到恐懼怕、空虛、乏味,對于很多事感到恐懼怕,每天都感到腦袋里出現不同的事情。
抑郁癥是如何形成的?
抑郁癥是會形成于孩子童年時期的一種心理障礙,會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產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如自卑感、焦慮、睡眠障礙、自尊心受損等,甚至還會產生自殺、攻擊他人或自傷等行為。如果父母不及時察覺孩子的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孩子發展出抑郁癥狀。
除了以上所說的抑郁癥外,孩子出現這些問題也可能是由于心理創傷導致的。
03、抑郁癥可導致孩子抑郁癥的原因是什么?
現代社會,抑郁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據研究顯示,抑郁癥的發病率在全球已經達到了約每25%,約有70%的患者會在青春期自行發病,15%左右是在25歲之前發病。
據研究人員統計,抑郁癥的終生患病率為1~2。
我們的研究也發現,患抑郁癥的人群高發于青少年
。
情緒障礙患者的情感障礙發病率為0.4%~0.2%,抑郁癥患者的情感障礙患病率為22.1%,焦慮障礙患者的情感障礙患病率為42.1%,其中重度抑郁癥患者的情感障礙患病率是7.4%。
04、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為什么會得抑郁癥?
這個病的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精力減退、快感缺乏。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癥狀很有可能同時發生在青春期早期,而且是非常突出的形式。
根據臨床數據顯示,抑郁癥的終生患病率是6.8%
。
根據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17歲以下的青少年中,約有3000萬個青少年飽受心理健康問題的困擾。
雖然沒有官方的統計數據,但我們發現青少年抑郁癥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疾病。
它就像是心靈的感冒發燒感冒一樣,是一種精神障礙疾病。
青少年抑郁癥的表現形式非常豐富多樣化,主要表現為:
1、青少年極度地不快樂;
2、有負罪感;
3、對其他活動失去興趣;
4、不想與人接觸;
5、總是在忙碌的時候用微信跟朋友聊天;
6、每天都習慣性地上網打游戲;
7、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與家人或同學、朋友交流,有話不說,有啥也不說;
8、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覺得很煩,好像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對什么事情都感覺到厭煩,就是煩,有時候自己也忍不住的會發脾氣,但是經常這么做,會讓自己的身體健康受到影響,誘發一些心理疾病;
9、常常被拿來做比較。
還有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上一個更好的學校,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希望孩子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所以這類家長在孩子學習時會有另一種行為就是賄賂孩子,只是孩子比較小,不知道自己的努力和實力,當然孩子會因此受到傷害。
家長應該怎樣做?
1、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將自己的焦慮情緒傳染給孩子
每一個孩子在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孩子慢慢長大后,就會發現自己有很多夢想,其中有些事情都是無法想象的,所以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并且要學會承擔后果。
2、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知道家長不高興時的情緒發泄口頭禪
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孩子一般會選擇默默忍受,因為他害怕家長生氣的樣子,會給孩子的內心帶來不好的影響。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