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動畫 小熊系列動畫
來源:深圳市動物園(圖蟲創意)
寵物
家庭動畫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熊出沒》,小朋友們最喜歡的角色,包括熊熊爸爸、小朋友們的,都是故事中熊熊爸爸和熊寶寶的可愛模樣。
熊熊一家,他們有一個可愛的男孩,被爸爸媽媽寵著。
動畫片中熊熊爸爸,為了讓他安靜下來,不惜拿出玩具轉移到小朋友們面前,讓他們乖乖的安靜。可是熊熊爸爸,卻總是把熊熊拽走,一邊拉著小朋友們一邊大喊:“你的搗亂行為讓我很生氣,所以我必須打你。”
熊孩子則完全不同,他們認為自己能像真正的主人公一樣受到懲罰,不聽話就會受到懲罰,還沒有記住自己的錯誤。
為了不讓別人因為自己的行為傷害到自己,他們會向父母解釋,但是父母卻不當一回事,繼續說謊。
熊孩子要如何教育才能讓他們改正錯誤?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要當眾指責,而是要用溫和的語氣告訴他們正確的行為是什么。
1.明確告知危害
在熊孩子的眼中,很多事情其實都可以瞞著他們,只要父母的一個舉動,他們就能分辨出來。
比如媽媽是在忙著招待客人,卻對孩子說:“你去找叔叔阿姨問問阿姨好不好。”
這句話孩子確實不敢做,但是,如果自己不方便去請求別人,那么還是不要去找他。
如果一個孩子平時不說話,那么這個孩子也不會得到他想要的關心。
所以,父母要在孩子闖禍的時候,告訴他,告訴他,沒有關系,我會給你提供幫助。
2.具體指出后果
孩子會對父母的做法產生誤解,為了不被責罵而和父母爭吵,所以才會和父母爭吵,這時候父母就要讓孩子知道,以后有什么事情不會告訴你,只會找他的。
這樣,孩子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而是也會知道以后應該怎么做。
3.對事撒謊
大多數孩子打碎了花瓶,或者把花瓶放在餐桌上,父母都會說:“不要和他們一起玩。”
這其實就是在跟孩子撒謊。這個時候,就要告訴孩子,他是沒有責任心的,如果他不把花瓶放在桌子上,是這樣很危險的。這樣做的結果是,當孩子不愿意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就要跟孩子講明道理,告訴孩子為什么不能做這樣的事情。
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不做這些事情,會受到自己的懲罰,以后就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了。
孩子小時候的說謊,一般都是因為想象力豐富,家長應該多引導孩子,讓他認識到說謊是錯誤的,并且不應該用說謊的方式。
2、分清謊言和想象力
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比如給孩子買一些關于他自身形象的畫冊,讓他在潛意識中,把一些自己的想象與自己的形象描述出來。
家長不要覺得孩子不懂這些東西,其實不然,孩子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只不過被美化了而已,因為想象力可不是能憑空產生的,而是可以從不同角度不斷發展的。
謊言雖然稚嫩,卻也有美麗之處。對孩子進行一些教育,不一定要用謊言,但不代表個人的思想就應該遏制。
3、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兒童的自控力通常不是天生的,所以家長需要耐心地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孩子的自控力一般是受到家長的影響的。
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比如說學習上的自控力,日常生活中的自控力等等。
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一起努力,讓孩子逐步擺脫網癮的困擾,成為一個自律的人,這樣就可以給孩子騰出一個充滿電的環境,讓孩子對網絡游戲的興趣漸漸地轉移到其他方面。
二、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有哪些方法
1、尋找網絡世界里的刺激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蝴蝶效應”,即刺激越小的孩子,越能激發他們對網絡游戲的興趣,讓他們產生更加強烈的欲望。
比如說,平時比較淘氣的孩子,他們一般會在放學之后、放學之后或放學之后,會把自己的房門緊閉上,不讓父母進入。
甚至有些孩子會在放學后,偷偷地玩游戲,玩的時候更加地投入。
長此以往,在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就會產生強烈的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是不是自己太笨了?所以就會選擇逃避學習,自暴自棄,來對抗游戲。
而事實上,如果孩子之前一直都是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并且成績還不錯,在青春期的時候,他們渴望獨立,想要得到父母的尊重。
然而因為家長一直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以及他們的自尊心都很強,所以才會出現叛逆的情況,以至于無法與父母溝通。
2、親子關系的疏遠
孩子與父母沒有辦法進行良好的溝通,因此與父母的關系也就會逐漸疏遠。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孩子在進入到青春期之后就會和父母疏遠,因為他們在內心已經慢慢地建立了一個獨立的世界,父母卻把他們推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