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的叛逆期在12歲左右
對于家長來說,孩子12歲以后的叛逆期似乎比以前來得更加的晚,是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也是家長的一個叛逆期,這一叛逆期來得更為的晚一些。
其實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當孩子進入叛逆期的時候,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情緒的起伏變化。這個時候的孩子,特別喜歡跟家長唱反調,喜歡跟父母對著干,他們的思想也越來越獨立,對父母的想法也開始想要實現。
他們總是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確的,所以他們開始變得格外的叛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父母的支持,他們就會反抗,不想再聽進去父母的話,甚至有時候,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自己可以有獨立的空間,也可以為自己制定一系列的目標。
這個時候,父母如果告訴孩子,不學習是這個階段的錯,孩子就會被嚇到,自然而然就會跟著家長說不學習。家長要注意了解孩子厭學真正的原因,然后再去尋找合適的解決辦法。
02
孩子厭學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尊心”。
任何人在成年之前都有一個自尊心,那些被家長經常打罵的孩子,不管他們是男生還是女生,他們的自尊心都會受到傷害,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波動,要學會跟孩子溝通,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才能避免他們逆反心理。
03
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愿意上學,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成績不如別人,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眼里,他們都覺得自己笨,長得又矮又丑,什么都不會,什么都做不好。
因此,家長要善于挖掘孩子的優點,多鼓勵孩子,讓孩子能從學習中找到自信。
孩子平時受到的表揚和鼓勵多過家人的肯定和鼓勵,對他們自信心的建立和發展是有好處的。
06
要讓孩子體驗生活
家長要多讓孩子去體驗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孩子多體驗生活,多體驗生活。
有一次我回老家探親,由于我家離開得比較遠,在回去的路上我們倆人聊天談到了很多往事。
那時候,我家還在農村,但我的弟弟還在一所小學上學,我就把她接回來了。
我和弟弟經常一起逛街、去書店、去工地體驗生活。
我和弟弟經常去鎮上的餐廳吃飯,這種感覺非常好。
我記得有一次,弟弟的鞋子被同學抓破了,當時家里非常的尷尬,爸爸直接把他帶到隔壁鎮上,在那里斥責他。
還有一次,我接他放學,在校園里,碰到了一對母子,媽媽把兒子放到一邊,而他坐在中間玩起了玩具。
過了一會兒,兒子問媽媽,你知道我發生了什么事嗎?
媽媽說,我去哪里找,你爸在那兒,他一定會找到的。
兒子說,在弟弟房間,弟弟偷偷跟著媽媽,聽到聲音,又跑去找弟弟。
到了晚上,我敲了弟弟的房門,弟弟醒了,她就聽到他們倆人在吵架,說起話來,爸爸是笑瞇瞇的,給弟弟拿了醫藥費。
我問,你爸爸還怎么說?她說,他不知道。
我說,你爸爸看到弟弟把人打了,還向弟弟道歉,我也很驚訝,怎么會有這么理直氣壯的行為。
其實,這就是你弟弟不聽話的真正原因,也是你弟弟從我身上學到的。
我現在也是要告訴你,不要這樣對弟弟,因為你弟弟還小,他們小時候是需要父母的愛的。
而你,在童年時期,也需要被愛,需要被尊重,需要被認可,需要被關注。
如果沒有被看見和回應,就不會有這樣的體驗,就不會有這樣的體驗。
可惜在某些時刻,當我拼命的去控制自己,卻無意間控制不住的被父母,這樣的體驗,這就是我童年缺失的,也是我最迷茫的。
回想一下,自己當年的時候,也是多么的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可是不知不覺,我們成為父母,而孩子成了父母。
這一刻,所有的理解,都不僅僅是:“孩子,媽媽理解你,媽媽也相信你”。
而是:“媽媽知道你是一個特別想要努力學習,也知道你并不喜歡現在的生活,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是媽媽相信,你長大了,要對自己負責任,也要對自己負責任。”
這就是真正的理解,我們的理解,也就是讓孩子知道,你是真正的“為他好”,但是我們知道這個“為他好”的過程,對孩子的成長一點幫助也沒有。
父母的理解和接納,對孩子來說是最強大的支持。
愿望是可以被實現的,這也是我們作為父母最大的希望。
2、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需要和孩子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對孩子起到一個良好的示范作用。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