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學習,對我們家長來說,無疑是最頭疼的事情。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不愛學習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不愛學習是每個孩子都有的。
很多孩子甚至和家長一樣,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無論你如何強調,孩子就是提不起勁兒。
特別是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已經出現了厭學的心理。
最近發生了一件讓人詫異的事情。
事情是這樣的,2021年9月份開學時,萱萱所在班級的一次數學考試,萱萱的數學成績排在班級的倒數第二名。
萱萱的班主任老師在批改試卷時發現,萱萱回來后直接就把試卷拍在桌子上,用腳踢著自己的腦袋大聲哭,“你是誰啊?我恨你!”
其實,這個時候,萱萱因為沒考好而心情很低落,她知道自己的父母肯定已經看到了萱萱萱的成績,又在聽到自己成績的時候,萱萱還是繼續“以淚洗面”。
其實,萱萱因為沒考好而情緒低落,并非是一件小事。如果媽媽能夠陪萱萱一起分析下萱萱因為哪些地方表現得不夠好而有哪些方面的不足為,以及這些不足的原因,則有助于萱萱掃除心中陰霾,并幫助她找到克服困難的方法。
其實,萱萱因為平時沒有“贏”到相應的分數而郁郁寡歡,或者是平時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某件事情,而開始變得自卑敏感,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通過這件事情來幫助萱萱,比如可以這樣告訴孩子:
“萱萱,你看你平時沒有考過什么很好的成績,如果這次你沒有考到很好的成績,我們就一起分析試卷上的失誤,以彌補你對失誤的理解。”
“萱萱,如果你把哪個部分都補上來,那么媽媽可以獎勵你一個心愛的芭比娃娃,因為這是你平時的學習成果。”
“嗯”孩子點頭同意了。
孩子通過這件事會得到更多的認可和關愛,孩子也愿意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多給自己提供一些幫助,這樣的反饋會讓孩子更加有信心。
在孩子不想學習時,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父母也不應該永遠陪著,讓孩子明白學習不是為了父母,而是為了自己。
這時候家長再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好好思考,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這樣孩子的學習狀態就會慢慢恢復過來。
當然,父母的方法有很多,如果能夠細心觀察孩子的變化,并且給予幫助,孩子的學習狀態會變得更好。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有類似問題的家長有所啟發,也希望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