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再起
【出處】
《世說新語·排調》:中丞高崧戲之曰:“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
【譯義】
有聲望的人退職以后再度任職,也比喻失勢后重新恢復地位,或敗后恢復力量再干。
【故事】
東晉時,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的名士謝安,年輕時擔任著作郎,編修國史。他不愿當官受束縛,便借口有病,辭去官職,隱居在會稽的東山。
揚州刺史(掌握一州軍政大權的長官)庾冰聽說謝安很有才學,幾次請他出來做官都被他拒絕了。后來庾冰硬逼,謝安才勉強應召,但一個多月后就告退了。不久,吏部尚書(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升降等事務的長官)范汪等,向朝廷推薦謝安的才學。朝廷幾次召他做官,他也一次一次地借口拒絕。
謝安四十多歲時,家族里不少當官的人或死去或被朝廷貶為平民,謝安對自己家族的不祥命運感到不安。正好這時大司馬(掌管全國政務和軍務的高級官員)桓溫邀他當自己的幕僚,謝安便答應了。當時,中丞(掌管公卿奏事等的官員)高崧對謝安開玩笑說:“先生幾次違背朝廷旨意,高臥東山。許多人勸你再次出來做官,你總是拒絕。你如何向老百姓交代?老百姓又將怎樣看待你?
謝安聽了,露出慚愧的臉色。他到桓溫官府后,桓溫高興極了,兩人整整談了一天。
謝安出山后,因富有政治和軍事才能,不斷得到提升。到晉孝武帝時,他被任命為宰相。
后來,當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領兵南侵時,謝安被任命為征討大都督,他派自己的侄子謝玄、謝石領兵抗擊,大破秦軍于淝水,創造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