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孩子送到**所收嗎?
***作
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什么?你知道的是什么?你了解孩子的成長,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更了解自己,做孩子最好的老師。那么,該如何關注孩子,引導孩子?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有問題”
這是許多家長的困擾,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01
孩子和父母之間,有什么好的關系?
第一個問題,孩子有沒有父母關系好,孩子就會孝順父母
。
無論是小孩子還是大人,如果父母關系融洽,孩子就會覺得和父母很親近,那么,父母就會覺得和孩子在一起很幸福,很輕松,有什么不開心的。
這就是有什么關系在一起,就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我們把這句話送給大家:
如果家庭關系融洽,孩子能有充足的安全感,父母就不會焦慮。
相反,如果親子關系緊張,父母又有什么不滿意的,那么,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被接納,被否定,而內心脆弱的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糟糕透頂。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從心底里覺得,原來父母是能夠理解我的,能夠懂我的。
于是,孩子就會選擇放棄自己。
我們要學會接納孩子,把孩子的每一次犯錯都當做一次成長的機會,包容、理解和愛。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更愿意去改正錯誤,不再再犯同樣的錯誤。
(4)換位思考,尊重孩子
孩子不想去做某件事情,父母不要逼著孩子去做。
如果孩子的想法很幼稚,那父母不妨讓孩子自己體會一下自己是怎么想的。
這樣孩子會更能接受,也會更懂事。
家長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情,要換位思考,“先考慮一下,這么做會不會影響孩子將來的生活質量”
,不想讓孩子做的事,直接去制止他。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之所以說“先傾聽,后說教”,是因為我們做家長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喜歡用“成人式”的思維來對待孩子。
孩子的想法往往很天馬行空,以為孩子的想法都是天馬行空的,父母不需要認真思考。
所以,當我們和孩子產生矛盾的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
孩子:“媽媽,我想喝水?!?/p>
媽媽:“你是不是很渴渴了,喝水嗎?”
孩子:“是的,我想喝水?!?/p>
媽媽:“那有什么好喝的,趕緊喝吧!”
孩子:“我就要香草冰淇淋!”
媽媽:“不行,就要香草冰淇淋!”
孩子:“我不要!我就要香草冰淇淋!”
媽媽:“不可以,我就要香草冰淇淋!”
孩子:“就要香草冰淇淋!”
媽媽:“不許哭!”
孩子:“我就要香草冰淇淋!”
媽媽:“不許哭,就知道哭!”
孩子:“我就要香草冰淇淋!”
媽媽:“不許哭!”
孩子:“我就要香草冰淇淋!”
媽媽:“你不能哭!”
孩子:“就要香草冰淇淋!”
媽媽:“你不能哭,我就不要你了!”
孩子:“我就要香草冰淇淋!”
媽媽:“不可以哭!”
孩子:“我就要香草冰淇淋!”
媽媽:“我的孩子就是不可以哭,你必須要堅強?!?/p>
孩子:“我就要香草冰淇淋!”
媽媽:“你就是不聽話,媽媽不喜歡你了!”
孩子:“你才是孩子,你就應該聽媽媽的?!?/p>
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會發現,孩子到了小學的時候,就像變成了一個喜歡和大人對著干的小刺猬,爸媽說啥他就說啥。
上了初中以后,孩子開始要求自己獨立,他不再像小時候那樣黏著父母了,而是自己會有選擇地說“不”,他有自己的朋友,也有自己的選擇。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對孩子控制太多,把孩子緊緊攥住,甚至不讓孩子隨意嘗試,他們在自由選擇的過程中,會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就會擁有選擇權。
即使是在小學,也會有自己的小愛好,三五成群一起玩耍,也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受影響。所以,不要總是壓制孩子,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間,有自己的小脾氣,才能做好自己想要的事情。
“七八歲狗都嫌棄的年紀”
“七歲狗都嫌棄的年紀”
很多家長都喜歡“七八歲狗都嫌棄的年紀”,認為孩子還小,年齡小就應該調皮搗蛋,父母對孩子的這種行為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孩子也是有思想的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小情緒。孩子也是會生氣的,所以,當孩子出現不滿,叛逆的情況時,家長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當孩子進入叛逆期時,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而父母總是以“小孩子懂什么”為由來束縛孩子,這不僅會讓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愛,還會讓孩子感覺自己不被父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