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如何對待青春期叛逆的學生?
初中二年級的王某,是我的小學同學,剛升入初一,由于馬上面臨中考,孩子的成績落后了很多。而且孩子的自尊心還很強,所以面對老師的批評,孩子的心理會產生抵抗,甚至有不想上學的想法。
從孩子的厭學、輟學、不去學校這個案例來看,主要是家長和孩子的關系出現了問題,而且家長們認為是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問題,給孩子造成了太大的壓力,才會導致孩子不去上學的。
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厭學、不去學校的時候,就會想到找以前的那個所謂的專家,讓孩子吃大餐,甚至于打孩子,但是這些專家還是會勸說孩子去上學。
這就是在孩子出現了問題之后,家長沒有采取有效的方法,而是一味的去指責孩子,而且很多家長還會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強制孩子去上學,但是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出現厭學的心理。
其實孩子出現厭學,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困難,家長沒有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當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弱了的時候,就會從厭學的情緒中脫離出來,孩子就會通過不上學的行為來獲取父母的關注。
04
給孩子找不到學習的成就感
很多孩子厭學,是因為孩子在學習中體驗不到成就感。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如果孩子能將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自然會很有成就感,因為這會讓他覺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做到。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孩子在上學后,成績都很不錯,但是一到學校就會怯場,也不愿意舉手發言。
孩子的這種狀態,其實是建立在“自我效能感”的基礎上。
心理學家班杜拉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發現自己的優勢是“相信自己”,這種“相信自己”的感覺,在孩子學習這件事情上會更好,也會更容易做到成功。
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做“我相信自己”。
每個人的自信,都來自于自己的內心。
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因為只有相信孩子,孩子才會勇敢。
很多人對孩子的自信,其實并不是來自于家長對他做了什么,而是來自于看到了自己的一種狀態。
所以,家長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2、善用反饋法,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我們經常會發現,人們的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努力的程度和效果。
然而,當孩子的能力與他人的努力疊加,孩子的內心就會受到打擊。
在孩子們努力時,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反饋,孩子們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感到失望。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孩子們沒有獲得父母的肯定。
在孩子的內心深處,這種信念也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努力的結果沒有任何意義,從而不愿意去努力。
當孩子們在遇到困難時,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反饋,他們就會選擇自暴自棄。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給予孩子更多的積極的反饋。
比如,可以對孩子說“我相信你會做得越來越好”,“我相信你有能力”“我相信你有學習能力”,“你行,你可以”………………………………………………………………………………………………………………………………………………………………………………………………………………………………………………………………………………………………………………………………………………………………………………………………………………………………………………………………………………………………………………………………………………………………………………………………………………………………………………………………………………………………………………………………………………………………………………………………………………………………………………………………………………………………………………………-…………
小動物們的成長故事
第一個故事,請多和孩子聊天,聽聽孩子的心事!
第一個故事,孩子交朋友開始有傾向了,對嗎???
第二個故事是,孩子交朋友開始有了“興趣”,有了“樂趣”,就開始產生“競爭意識”。
“競爭意識”有什么特征?
1.什么是競爭意識?
簡單說就是競爭意識。比如我們常說的競爭意識。“要爭奪第一”,就是指的“團結合作”,以及這種能力在社會中的地位,會不會得到別人的歡迎?這種認知其實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