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不聽話開摩托剪輯小視頻,這都是日常日常,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機?家長如何處理?有哪個能看到,像我這位媽媽的行為不無道理。
5、熊孩子不好好吃飯,家長不舍得打
如何才不會讓孩子養(yǎng)成這個壞習慣呢?相信不少家長都對此頭疼過。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不過,凡事皆有利弊,有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擺在眼前:如果孩子從小養(yǎng)成了好習慣,長大后再遇到什么事,他們也會保持這個好習慣,而不是覺得,這個好習慣就是麻煩事,能不用自己去花更多的精力去做。
無論是孩子之間搶手機,還是玩手機的問題,對于父母來說,有時候真的是孩子“輸不起”,尤其是在游戲中收獲大的一些裝備。這個時候家長們就會覺得很無語,有些家長會想,難道孩子玩手機的癮就真的沒有那么大嗎?
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小的時候打點麻,有些小孩就喜歡搶手機,這種情況也會很常見。有的孩子因為手機上癮,上學期間玩手機,周末放假期間一天到晚泡在手機中,不給手機就撞墻,走路也不看手機,就喜歡躺著玩手機。這種行為對于小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為孩子養(yǎng)成玩手機的好習慣,
和孩子約定好玩手機的時間,時間不能太長,一天只能玩一個小時,或者每周只能玩兩個小時,讓孩子能夠自律到放學后就能夠支配自己的時間,
有時候自己想玩,也要的話,父母可以給孩子買一個,但是要注意,不能太久,而且告訴孩子在還有多長時間,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這樣孩子能夠更好的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
3、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很多父母自己都是手機控,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拿著手機看,孩子有樣學樣,學著父母的樣子玩手機。這樣的壞習慣,孩子都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久而久之,就會有樣學樣,養(yǎng)成玩手機的習慣。
如果父母回家從不看書,卻對著電腦、電視唱起了小歌曲,孩子就會不由自主地模仿父母,并逐漸被影響,并且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行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于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父母應以身作則,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2.多與孩子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對于孩子來說,最好的成長環(huán)境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總是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父母的影響,父母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的未來。所以說父母應該多跟孩子溝通交流,多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與孩子一起商量對策,一起制定出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將孩子當作私有財產,掌控孩子的一切。
3.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
父母要尊重孩子,這不僅體現(xiàn)在對孩子的愛護,更體現(xiàn)在父母的尊重和理解。父母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是平等的個體,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對孩子的行為給予接納和認可,而不是以父母的名義去窺探孩子的隱私,去發(fā)現(xiàn)孩子內心的真實需求。
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父母,才會真正地聽從父母的指令。
4. 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時,父母要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學會合理地發(fā)泄情緒。
比如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哭鬧不止,如果父母一味地制止,只會讓孩子產生消極情緒,并且容易引起親子關系的疏遠。
這時候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詢問孩子哭的原因,并且引導孩子如何解決問題,要讓孩子明白,哭是不解決問題的,如果再鬧騰,那么就得不償失了。
5. 給孩子權利。
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高高在上,習慣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說話,“我命令你,你執(zhí)行”,這種命令式的語氣對孩子來說,只會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漸漸地讓孩子變得膽小、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