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女兒叛逆怎么辦
我閨女今年上初三了,青春期叛逆。以前學習成績很好的,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她很叛逆,她說學習有些內容讓她聽不進去,成績越來越差,從她的班級前幾名下滑到班級的中下水平。
她沒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就把語文書上的內容抄下來,只要默寫出來,就能做幾個,為此她沒少哭鬧。每次被我批評后,她反而振振有詞:“我都背不出來,還要你教我,你讓我干嘛?”
我忍不住吐槽道:“你的孩子真的讓我懷疑人生。”
她奶奶聽得懂她的話,只是無奈地笑笑說:“別人都不想學,我們肯定也要學,你教她不會,她只會覺得煩。”
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缺乏必要的信任,甚至不尊重。
那么,父母到底應該如何向孩子表達自己的關愛,并信任孩子呢?
首先,信任孩子。
即便是生命的平等關系,也應該是對平等關系的一種尊重。
從孩子出生開始,孩子就在不斷地嘗試著“獨立”這個詞,他們想要探索自己和世界,只是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而很多父母在孩子不上學的時候,不斷的打壓孩子,甚至在孩子需要獨立的時候,強行將他們推開。
因為這些父母認為,孩子就是要這樣,必須要聽自己的。
如果孩子選擇逃避,那么父母就會一直推著孩子向前走,直到孩子服軟為止。
在他們看來,父母就是要把孩子逼一把,最終他們就會慢慢的變成“巨嬰”。
而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性格能成就不同的人生,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必須要找到自己的性格,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
一味地用“打壓式教育”,孩子會更加的叛逆
1.愛發(fā)脾氣
在很多家長看來,在孩子面前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孩子一旦出現(xiàn)什么風吹草動,就像是“十惡不赦”一樣,這樣的家長也會導致孩子覺得自己被“拋棄”了。
另外一些家長,他們的愛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所以孩子會通過發(fā)脾氣的方式來讓家長妥協(xié),所以這樣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讓孩子更加的不講理。
2.情緒化
家長的脾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其實是最為暴躁的,孩子稍微一動就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情緒。孩子的情緒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家長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
很多家長,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耐心,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不會考慮到孩子的感受,會有一些過激的行為出現(xiàn),從而讓孩子的內心受到影響。
3.自信心不足
有的孩子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他們不自信,沒有辦法真正地去與人溝通交流,所以就會出現(xiàn)情緒化的表現(xiàn)。這種表現(xiàn)會直接導致他們的自信心不足,因為在他們看來,沒有什么事情可以讓爸爸媽媽媽不開心的。他們的內心充滿著自卑,感覺到自己很沒用,沒有人愛自己。這也是很多父母所渴望卻沒有的。
所以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不要總是一味地責罵孩子,更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理解他們的想法。而不是總是用一種固有的思維模式去要求孩子,這是很多父母都會犯的一個錯誤。
4.父母覺得自己的教育方法過于極端
有的時候父母的教育方法過于極端,在他們看來,孩子這么小就已經開始叛逆了,是不是孩子的行為有點太極端了,所以才會出現(xiàn)如此的事情發(fā)生。
但是實際上他們不知道的是,對于孩子來說,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強制的,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行為發(fā)生。
在孩子出現(xiàn)這樣的行為,其實也是因為父母沒有做好引導,才會導致孩子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父母應該學會這樣做,讓自己的教育變得更加的簡單。
1.不要讓自己的情緒控制
父母之所以會控制不住,是因為他們的情緒變得焦躁不安,就像是孩子在想要發(fā)脾氣的時候,父母也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的腦海里不想發(fā)脾氣的時候,自然就會感到焦躁不安,這個時候,父母一定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孩子,可以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的情緒講述一遍,這樣父母也能夠慢慢的把自己的情緒表露出來,這樣孩子也會受到父母的影響,而在這樣的過程當中,也能夠讓孩子慢慢的去接受父母的教育,父母也能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變得更加的輕松。
2.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
每一個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都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而每一個孩子在面對這些壓力的時候,都是非常的無力的,甚至會產生一種抑郁的心理,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進行一定的去給孩子施加壓力,只有給孩子施加壓力的同時,父母也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家庭帶給他的快樂,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也會比較容易的找到一些自己的方式,而這樣的舉動在當下的環(huán)境當中,在孩子出現(xiàn)的時候,也會讓孩子變得比較的變得比較的自信,也會讓孩子對于父母的話表示是非常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