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溝通質量如何,對親子關系影響非常大(與孩子溝通質量如何,對親子關系影響非常大的原因)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質量對親子關系的影響非常大。很多家長覺得和孩子溝通無非就是多說說話而已,但高質量的溝通卻有更多的內涵,對家長的要求也更高。高質量溝通不僅僅是簡單地和孩子進行語言的交流,還包括去接納孩子的情緒,詢問孩子的想法,照顧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等等。溝通是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的,除了語言交流,每一個肢體動作、眼神都在家長和孩子之間傳達著信息。而真正良好、有效的溝通,需要家長能夠適時地感受和理解孩子發出的信號,并及時做出回應。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傾聽對于溝通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大人的世界充滿了很多先入為主的偏見,大人的頭腦也已經被已有的思想占據,這就導致家長有時難以留意孩子表達的信息背后的內容。
比如當孩子孩子從學校回到家,很委屈地告訴你:“媽媽,我很生氣,我把壯壯當成最好的朋友,經常給他玩我的玩具,可是今天他帶了一個新買的小汽車,卻舍不得給我玩”,這時媽媽很可能會對孩子這樣說:“是不是你做了什么不對的事情”、“不用太在意,好朋友之間有矛盾是很正常的”云云。孩子聽了這些話后通常的反應也是不再跟媽媽討論這件事,默默地走開。
家長可能我以為很理解自家的孩子,覺得說這些話也是為了安慰他,幫他解決問題。可是看起來孩子并不買賬,這是為什么呢?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孩子覺得自己想給家長表達的想法,家長并沒有理解。
小孩子還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和自己的心理感受,這就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長要想更好地理解孩子說的話,需要先對孩子傳達出的信息進行“解碼”。比如從孩子說的話來看是在抱怨朋友不給自己分享玩具,但實際上其真正傳達的信息是“我很委屈,我想傾訴,我想得到理解”,他最需要的不是被安慰、說教,甚至也不需要解決辦法。而是家長對其情緒的理解,是家長的認真傾聽。
大人存在這樣的思維定勢,聽到別人的抱怨,腦海里第一時間就還是幫助對方想解決辦法。但這對孩子來說是不適用的,甚至在很多時候,在大人間也是不適應的。當家長用這樣的方式跟孩子進行溝通時,得到的效果往往差強人意。
而有經驗的家長會選擇這樣的做法:拉著孩子的手,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體現出對他的關注,也讓孩子感受到對他的重視,對孩子說“你看起來確實很傷心…”,然后不斷地引導孩子把自己內心的委屈和煩惱都吐露出來。
當然,即使再有經驗的家長,也不可避免地會遭遇親子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刻。這時需要家長積極地修復這些問題。通過適時的溝通和必要的關系修復,孩子就會慢慢地積累起積極的、與父母的內心緊密連接的感受,這對他們未來人際關系的建立非常重要,也能讓他們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
有的時候,家長僅僅需要放下手頭的一切,安安靜靜、專心地陪孩子玩一會兒。與孩子的心會因為每天有這樣的連接而更加靠攏。家長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更好地去傾聽孩子,從而看到孩子真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