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導孩子不撒謊(怎么教育孩子不撒謊)
昨天晚飯后,兒子拿來做好的垃圾分類手工小報,要我幫忙錄制垃圾分類的小視頻。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第一遍錄制完后看回放,中間部分的講話聲音非常小,即使放到最大音量,聽起來也費勁。
我和兒子說再錄一遍吧。他說,好的。
沒想到這小家伙嘴上答應的倒是挺痛快,行動上卻給我出各種幺蛾子。
剛舉起手機錄制,兒子說開頭自我介紹忘記了。
一句一句講給兒子聽,他剛照著念了一遍,還沒等我拿起手機,緊接著和我說了一句“媽媽,我覺得我有點心跳加速,心臟跳得好快”。
趕緊放下手機去摸摸他的小心臟,嗯,我看到了他眼睛里一閃而過的小狡黠。
哼,又上這臭小子的當了。
“和媽媽說,你怎么會心跳很快呢?”我開始套話。
“就是你要我完成任務,我覺得心跳就變快了。”
“那換成玩手機游戲心跳還會加快嗎?”
“那就不跳了,媽媽。”說著,他在床上打了個滾兒,和我拉開了一個安全距離。
我壓了壓快要噴上來的火氣,盡量把聲音壓制著說“小朋友的視頻作業都傳到班級群里了哎,況且剛才也是你主動要錄視頻的。”
“可是,媽媽,我覺得好累呀。”
我的內心OS:什么?就錄了1分多鐘的短視頻就累了?你玩游戲的時候可沒見你喊過累。
于是心里想的話沖口而出:”今天視頻錄不好,從現在開始不要再玩游戲了。”
兒子聽了我的話,表情立刻垮了,眼里蓄滿了淚水,開始委屈地嗚嗚哭“媽媽,不玩游戲多無聊啊。”
“那你現在錄視頻啊。”
“媽媽,我累了,好困呀。”兒子帶著哭腔說。
抬頭看了他一眼,這句說的的確是實話。兒子的眼皮開始不受控制地打架了,精神也沒那么飽滿了。
九點多了,小孩子的睡眠還是第一位的。
可是今天的事情不能就這么糊弄過去了。
我把兒子抱到腿上,讓他面對著我,打算認真聊一聊剛才的問題。
“兒子,你覺得剛才錄完的視頻怎么樣啊?”
“還可以吧……不對,有點不太好。”
嗯,兒子雖然年紀不大,看問題還是能做到客觀的,我想。
“那說好的錄第二次,你怎么反悔了呢?”
“我真的困了,有點累了,媽媽。”
“哦,媽媽明白了。下次遇到這種情況,累了就說累了,困了就說要睡覺,可不能撒謊說身體不舒服哦,媽媽會擔心你的。”我故意帶著可憐兮兮的語氣說道。
“我記住了,媽媽。”
兒子伸出雙手摟住我的脖子,在我胸前蹭啊蹭。
我知道,他的情緒過去了,也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叫來爸爸給他簡單的洗漱一下,5分鐘后躺在床上睡著了。
看著睡著的兒子,我在想,育兒路上,真的是道阻且長呢,你要不斷地和孩子斗智斗勇才行。
通過這次事情我也做了一個小小的反思:
第一,孩子也再小也是獨立的個體,盡量尊重他,并保持平等對話。
帶孩子的過程中,除了偶爾的失控會吼叫,大部分時間里我都能做到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討論問題。這一點還需要不斷地修煉自己。
這次事情中,有幾個瞬間,我想著用媽媽的身份讓兒子按照我的想法做事情。
轉念一想,錄視頻本來也沒人規定一次性通過呀,作業上傳也沒有截止時間呀。
那我為什么搞得大家都不愉快,傷害我們的親子關系呢?
孩子的想法、情緒都很重要,我們可以嘗試著去接受,去抱持,孩子才會成為更加獨立的個體。
第二,孩子在學習或者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困難或者犯錯,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爸爸媽媽們不要急于批評他,而是盡量和孩子分析問題,挖掘問題的真正原因。
像事件中的兒子一樣,他不是故意撒謊,只是真的困了,累了,找了一個自以為可以引起父母注意的借口。他知道只有這樣,爸爸媽媽才不會一直催著他去學習,去完成任務。
第三,只解決問題本身,不做過多的延伸。
兒子不想錄視頻,我說要斷掉他的游戲,對他來說這是來自父母的威脅,并且無力反抗。
可這是我想要的嗎?不是。
我不希望和孩子之間出現分歧,目標不一致時,用父母的身份去壓制孩子。一時的彈壓容易,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健康勢必會出現問題。
所以,我告訴自己,有問題,只解決當下的問題,不做延伸,也不翻舊賬,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里就可以了。
如果你遇到類似的問題,會怎么解決呢?歡迎一起討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