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是父母最為頭疼的事,從早上睜開眼,就被沒完沒了地被催促著:快起床、快刷牙、快洗臉、快吃飯、快寫作業……
孩子變得麻木,父母也是焦慮不堪。
為什么孩子沒有緊迫感?為什么非得用鞭子趕著才肯動?
歸根結底,是因為孩子缺乏時間概念。
被催促,被牽著走的孩子自律性差,也非常引發親子矛盾。而且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必須要跨過他律,走向自律,才能真正獲得
對于低年齡的孩子,讓他們學會自律,不拖沓不磨蹭,首先要讓他認識時間。
有的孩子連鐘表都還不太認識,所以對1分鐘、10分鐘、半小時是沒有時間長短概念的。
父母應該改變策略,先讓孩子感受不同的時間到底有多長,比如:一分鐘是60秒,一分鐘我們可以慢慢地跳60下;10分鐘就是你們課間的長度;半個小時就是3個課間那么長……等等。然后,把掌控時間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他們做時間的主人,自己掌控時間。
與此同時,父母可以陪孩子做這些事情:
1、和孩子一起制定可行的日程表,記錄每天早晨穿衣、吃飯、晚上洗澡、寫作業等所用的時間,以及做事情的先后順序,這個過程,讓孩子自己參與意見,孩子有機會使用權力,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合作。
2、由提醒孩子按照日程表,該做什么了。代替對他的嘮叨和管控。多使用啟發式提問,喚醒孩子的內驅力。比如:現在該做什么了?不做這件事,會有什么影響呢?你是現在開始,還是2分鐘以后開始?
3、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小鬧鐘、計時器或提醒器,父母要有效跟進,對他做出提醒。
4、大人也參與到“反磨蹭”的游戲中來,大人和孩子彼此監督是否有磨蹭的現象,在相互監督中加強時間觀念。孩子時間觀念一旦養成,嘗到做事快速利索的甜頭,再想讓他磨蹭都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