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玩耍,如果家長過分的限制就會讓孩子感受到壓抑和不自由,也就出現了常見的”你指東,孩子偏要走西”現象。7-9歲這個階段,孩子迎來了,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通常7-9歲的孩子已經進入小學,她們學會了更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個”小大人兒”了。所以孩子們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于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也得跟著變了!不然頭疼的還是我們自己!如果孩子在成長中沒得到恰當引導,青春期的叛逆會變得更加變本加厲!
7—9處于兒童叛逆期的孩子,通常有以下4個特點:
1.孩子不喜歡聽父母嘮叨
7-9歲的孩子已經懂了很多道理,但大多數父母卻認為他們是小孩子,總天天給他們講大道理。所以孩子就非常討厭父母這一行為,這時父母的嘮叨就特別容易激怒他們,使得他們對我們父母大發雷霆。
疫情期間,孩子們沒有上學,在家網課。東一下,西一下,老是注意力不集中,被家長叨叨的也是年齡在7-9歲的孩子。
2.脾氣大,愛抱怨。
孩子動不動就亂發脾氣,不開心的事情變多了。自己在學校受氣,或者作業沒有寫完,回家沒有飯菜吃…..都能惹怒小神獸。還時不時會給你來點抱怨:”哎呀,這作業怎么這樣多呀!”也是頭大。
3.喜歡唱反調,對著干。7-9歲的孩子總覺得跟父母對著干是一件開心的事情,經常只想自己,不會太在乎父母的感受。通常是不會聽家長的話,喜歡我行我素。
今天早上出門的時候,聽到隔壁鄰居家早上的”煙火氣”。鄰居:”東東,媽媽給你準備了面包和牛奶的早餐”。孩子:”不,我就不吃!我要吃豆漿和油條”。鄰居:”現在外面還沒有賣這些的,等過段時間我們再賣來吃吧”。孩子:”不,你去給我買,你不買我就不吃”。………不知道后來會怎樣,一大清早,鄰居和孩子就這樣開戰了。
4. 出現挑食、做作業拖拉、看電視、玩游戲、玩手機毫無節制的等表現。孩子上學后,學到了很多知識,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強烈的獨立的思維,父母說什么都不愿意聽但又不得不聽,急于想掙脫家長的掌控,于是總采用挑食,做作業拖拉,看電視玩游戲,手機來故意和父母唱反調。
7到9歲的孩子已經有了獨立思考的思維,家長應該試著逐漸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對于孩子自身的事情要讓孩子自行決定,試試這3招輕松化解”兒童叛逆叛逆期”:
1.給孩子適當的自由: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別逼孩子太緊。
現在的孩子上學的書包比我們當年重很多,除了周一到周五學習的正常上課外,晚上和周末都得去參加各種補習。這也使得很多孩子在”無假期、無快樂”中成長,個性受到了限制,一旦忍耐到一定限度,孩子也會爆發。
之前和鄰居有聊到他孩子同學的例子:一個8歲的孩子,天天都在喊累,老是說,活著真沒勁,還不如死了算了。作為家長,聽到這些話,真的有點后怕。
現代社會太多望子成龍的父母無底線的強迫式教育,會讓孩子感受到壓抑,甚至是憤怒。作為父母除了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外,還需要幫助孩子做一些身心放松,陪著孩子一起度過這段焦躁的時光。
2.父母勇于認錯,用心傾聽孩子的批評與建議。
沒有完美的孩子,同樣也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犯一些用”別人家的孩子都比你好!”,”你看看,誰,誰,誰是怎樣的!”的言語來刺激我們自己孩子奮發上進。
誰知道越刺激,孩子越差勁。當孩子爆發出來時,才發現我們父母還真的”不懂事”。人無完人,即使過去的錯誤已經造成,也沒有關系。敢于認錯,真心改過,孩子也是能原諒我們的。原來的不顧及孩子內心的不爽,不愿意聽他們的批評與建議,以后也多多改正。
先修復好親子關系,處理”兒童叛逆期”的種種困擾,也將會變得得心應手。
3.與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尊重他的喜好。不以大人的身份暴力控制,不準這,不準那。孩子之所以叛逆,老是跟我們對著干,主要是想當回”大人”,真正對自己的生活做主。常常聽不進我們的勸導,也是因為我們忘記了孩子已經長大,總關心他們會受傷,關心過度造成的。
我們學會跟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尊重他的喜好,這樣會有效的減少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沖突。給孩子一個相對的”大人空間”,讓他也體會一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只要當他們自己碰壁受傷,才會真正懂得父母對他的良苦用心。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孩子也是在摸索中成長,或許方法不對,但一起陪伴的日子值得珍藏。沖突更能增進彼此的感情,作為父母,一起改變,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