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作業教很多遍都不會(小孩一道題教10遍還是不會)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陪孩子做作業,是很多媽媽的痛苦,也是很多孩子的痛苦。寫作業的時候拖拉,半天不開始寫。好不容易開始寫了吧,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吃零食,一會兒要上廁所。
所以,有些父母干脆說:“做作業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管自己做作業,我以后不管了。”可是你不管吧,他要真不做了怎么辦?
其實,不管是管孩子寫作業,還是不管孩子寫作業,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孩子,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愿不愿意父母管自己學習?很多人說,肯定不愿意啊,哪有孩子愿意父母管自己的?事實上,還真不是這樣的,你如果對孩子說:“你以后自己管自己作業吧,我不管了!”
孩子有什么感覺?他會不會覺得媽媽不要我了?我們都有見過有父母威脅孩子“我不管你了”,孩子嚇得苦苦哀求:“媽媽,我錯了,我錯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對于很多孩子來說,不管就是拋棄。
是啊,你不愛我,你為什么要生我?這是多少孩子的心聲。在孩子的心里,管是什么?是愛、是陪伴、是支持,而不是管教控制。
孩子寫作業磨蹭,怎么管?
第一,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么磨蹭,要看到行為背后的需求,從根上幫助孩子。
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有需要的。為什么你打他罵他,他還要惹你生氣呢?一定是他背后需求的力量比你打罵的力量還要強。所以,一定要從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來幫助孩子。怎么看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就是看這件事能給孩子帶來什么好處?
孩子做作業磨蹭,給孩子帶來什么好處呢?有可能是他想要吸引你的關注。平時你注意他的時候很少,陪他做作業也是在刷手機,只有他磨蹭你罵他的時候才會全神貫注地關注他。
有可能是他想要你更多的陪伴他,拖的時間越長,你陪的時間就越長。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和孩子一起約定做完作業后玩游戲。如果磨磨蹭蹭,玩的時間肯定就短。這樣孩子自然不會通過磨蹭挨罵來獲得陪伴了。
有可能是孩子的專注度不夠。如果他不能專注地坐著,你就要看看孩子的年齡是否能坐那么久。你要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安靜坐著寫半個小時作業是很困難的。如果孩子年齡大了還是坐不住,就要看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是不是經常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呢?
孩子有畏難情緒,怎么管?
也有可能是孩子遇到了困難。他有畏難情緒,磨蹭可以讓他暫時不用面對困難。孩子做作業遇到了困難,該怎么做才能幫助到孩子呢?
比如,我們可以傾聽孩子,理解孩子的害怕和不想面對,你傾聽之后孩子可能就有力量自己處理了。不管孩子遇到什么困難,她都沒有著急去催促孩子,而是傾聽孩子,站在孩子身后支持孩子。這是第一點,從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幫助孩子。
第二,一個磨蹭的孩子背后,通常都有一個性急的大人。你越催他,他越慢,甚至孩子會用磨蹭來被動反抗父母,所以,要想孩子改變,父母首先必須自己改變。
成人要學會慢下來,孩子時間管理能力是慢慢培養的,孩子在做作業這個地方慢一點沒有關系,你可以在其他地方用多元化的方式幫助孩子學習。比如我有個學員,她兒子一年級,很害怕默寫生字。十分鐘的作業,拖到一兩個小時都做不完。
第三,很多孩子不愿意寫作業,是因為不知道寫作業的意義是什么。父母要為孩子構建作業的意義,這樣才有動力去做。
比如,一些父母喜歡說:“你趕快寫,寫完不就完了嗎?”孩子聽到,作業是什么?是任務啊。有誰喜歡日復一日的完成這無聊的任務?父母說:“為什么這個地方又做錯了?你上課干什么去了?”孩子聽到,作業是什么?是監工啊。監督他學習的,那他能喜歡嗎?
孩子們的需要是什么?
是媽媽專注的、沒有壓力的陪伴。你死盯著他的作業,那不是陪伴,是監工;你坐在那里刷手機,那也不是陪伴。好的陪伴是,孩子如果邀請,你可以幫他一起看題目。如果孩子不需要,你可以在旁邊看看書,做點手工什么的。
其實,14歲之前,孩子對權威是非常敬畏的。老師說的話簡直比圣旨還要管事。老師要孩子寫的作業,絕大部分時候孩子都是很愿意去寫的,除非他真的遇到了困難。
所以,父母管孩子作業,并不是真的在管孩子,而是在支持孩子、陪伴孩子。而至于孩子到底是先寫作業還是先玩,寫作業的時候家長是不是要陪,過程中讓不讓喝水,上廁所等等,這些都不是真正要緊的問題。放下恐懼和焦慮,不要和孩子較勁,辦法自然就想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