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臟話的原因及解決辦法(小孩說臟話)
自從寶寶一歲左右開始學說話開始,父母和家人就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了。剛開始學說話的寶寶,主要的模仿對象就是自己身邊的家人。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我女兒四歲的時候,有一次看動畫片,突然問我:“媽媽,你說他這么做是不是太傻x了。”
聽到這句話,我當時就愣住了,一個4歲多的孩子居然開始說臟話了。不過這句話聽起來很耳熟,墨墨爸爸玩游戲的時候,團戰稍不順利,就會說自己的隊友傻x。
還有一件事兒:有一次墨墨正在吃自己喜歡的零食,姥爺說:“過來,讓我吃一口。”
墨墨搖搖頭,然后看到姥爺臉色變了(假裝的),她馬上跟了一句:“我就知道你又要s說‘他媽了個x’了。“
通過上面幾個我親身經歷的事兒,我們不難發現,孩子之所以會出口成臟,都是拜我們身邊的“好老師”所賜。
當第一次聽到孩子說臟話的時候,每一個父母都會被孩子的行為所嚇到,心里開始擔心孩子以后會不會一直說臟話。
爸爸媽媽們不用著急,今天我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你解答這個問題
孩子為什么會說臟話呢?
1、臟話敏感期
每一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我們稱這段時期為詛咒敏感期,3到5歲的孩子表現的更加明顯。孩子常常會說“臭媽媽”、“打死你”等污言穢語,其實孩子并不知道這些詞語的真正含義,只是好奇罷了。如果你的寶寶正處于這個時期,媽媽不必擔心,過段時間就好了。
2、家人的壞榜樣
孩子出口成臟,語出驚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這背后的原因和含義。孩子出口成臟肯定是有原因的,每一句臟話你都能在家人身上找到出處。當孩子正處于語言敏感期時,家人一定不要低估孩子的模仿能力。如果家人毫無顧忌的說臟話,孩子只不過是有樣學樣罷了。
3、社交需求
孩子上了幼兒園后,會接觸到不同家庭的孩子。有些家庭對于孩子說臟話這件事并不重視,自己的孩子經常和這些“壞”在一起,看到別人都這么說,他也就耳濡目染的學會了。
有一次同學帶自己的女兒來北京玩,我們就讓兩個孩子自己玩兒,我們聊聊天。兩個孩子都很怕生,誰也不說話。后來不知誰說了一個“屁”字,兩個孩子都哈哈大笑起來。由此看來,有些詞語在大人眼中是個禁忌,但對于孩子卻是一個很好的開場白。
4、好奇心作怪
我女兒經常對我說“臭媽媽”后,看著我氣的臉紅脖子粗,爸爸也會跟著附和并嘲笑我。這種場景,估計在你家也時有發生。孩子說完臟話后,周圍人也跟著起哄,孩子就會覺得很好玩兒。他并不知道這些話會傷害別人,只是喜歡這種游戲,是一種好奇心在作怪。
5、表達憤怒
孩子有時候說臟話,除了模仿語言之外,也是模仿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他們看到爸爸生氣的時候會罵別人傻x,孩子就會知道這句話可以表達我不高興了,很憤怒。
孩子說臟話,父母應該怎么做
1、冷處理
當孩子說臟話的時候,父母沒有必要大驚小怪的,只要告訴孩子這樣說話是不對的,然后采取不回應的態度,時間一長,孩子就對這些詞語失去了興趣。
2、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當孩子對你說臟話或者詛咒時,你應該平靜的和孩子說:“媽媽很愛你,但你這樣說話,媽媽會非常難過的。”
孩子雖小,但是能夠感受到你的傷心和難過。他慢慢就會知道有些詞語會傷害別人,也就不再說了。
3、移花接木
當孩子對你說臟話的時候,你不妨把這件事作為育兒的好機會。有一次墨墨又說:“臭媽媽。”我問她:“那你知道臭字怎么寫嗎?”后來又問她:“臭是什么意思啊。我們常見的東西那些是臭的啊?”
4、多教孩子一些表達情感的詞語
孩子有時候說臟話,只是不知道如何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感。既然孩子對學習語言這么有興趣,媽媽不妨多教一些表達情緒的詞語。每個孩子都是喜新厭舊的,有了新方法,那些污言穢語自然就不用了。
5、榜樣的力量
想要孩子不說臟話,不僅僅是父母要做個好榜樣,一起生活的家人也都要注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能在孩子面前說臟話。
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怎么教,她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