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yè)慢吞吞拖延,應該怎么辦(孩子反應慢做作業(yè)拖拉怎么辦)
如果一個孩子拖拖拉拉,能讓父母最跳腳和頭疼的表現(xiàn)有哪些?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zhì)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tǒng)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tǒng)的講解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1、做什么事都磨蹭,非要催促或體罰
2、做什么都想玩,出去玩了就不肯回家,更不要說做作業(yè)總是慢吞吞的。
孩子為什么會拖拉磨蹭?
是因為孩子沒有時間觀念?
還是因為孩子沒有學習的積極性?
或是因為家長的逼迫,導致了孩子的逆反?
一、孩子為什么會拖延
第一,有可能是我們對孩子的要求過高
很多時候孩子做不到的一件事情,很有可能是孩子的能力達不到。
比如收拾房間,一開始孩子肯定收拾得馬馬虎虎,如果這個時候家長覺得孩子做不到就很生氣。
那這個時候要想孩子有收拾房間的能力,就必須讓孩子多練習幾次,給他們練習的機會和時間。
讓孩子磨蹭拖拉的還有一個原因??赡芫褪羌议L催的次數(shù)太多了。
有可能你每隔半個小時就去看一眼孩子進行到什么程度了,就像管理下屬那樣去管理你的孩子,肯定不行。
更何況孩子對時間的理解和大人的其實是不一樣的。
大人對時間的理解,是因為我們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
而孩子對時間的理解,可能并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同時孩子也不認為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對他來說很重要。
有的時候需要你帶著孩子走一段時間,千萬不要期待孩子一下子就能把某件事情做好。
家長帶著孩子讓他找到方法,可以不用催他,讓他知道在這個時間里做完了,下段時間需要做什么。
第二,拖拉磨蹭是跟孩子的氣質(zhì)類型有關
有些孩子本身就是一個慢性子,這種慢性子的孩子喜歡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去做事情。
他們有自己的內(nèi)在的秩序,他也有自己的時間表。
只不過慢性子孩子的時間表和父母的差了很遠,所以往往導致父母焦慮和抓狂。
有些孩子本身就對環(huán)境反應不敏感。這種反應強度低的孩子,他對外界的東西是否會反應慢。
比如你看到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叫孩子說,快看,可能孩子理都不會搭理你。
第三,男生和女生在生理上的不同,也和大腦發(fā)育有關
男孩跟女孩在生理上有個最大的不同特點,就是男孩負責聽覺的顳葉細胞天生就比女孩少。所以男孩多數(shù)是視覺性的, 女性其實是聽覺動物。
女性的聽覺細胞很多,男性的聽覺細胞較少,所以男孩如果坐那在干什么事,你叫了很多遍,他都聽不到。他不是裝聽不到,他是真聽不到。
所以你千萬不要遠遠地沖著男孩子喊,你收拾好了嗎?
男孩子真的會像沒聽見一樣,這個時候你可以走過去拍拍他,再問他,需要我?guī)椭鷨幔?/p>
其次,是跟孩子的大腦發(fā)育有關。
諾貝爾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提到,人的大腦有兩個系統(tǒng),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
系統(tǒng)1是原始系統(tǒng),位于邊緣系統(tǒng),掌管感情和獎勵回路,喜歡快樂,被稱為快樂小猴。
系統(tǒng)2是進化系統(tǒng),位于大腦前葉,是理性地思考決策系統(tǒng),喜歡做艱難的事情,被稱為理性決策者。
當系統(tǒng)1占上風的時候,人們就喜歡做一些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情。
當系統(tǒng)2占上風的時候,人們就能夠做一些讓自己感到為難的、有挑戰(zhàn)的事情。
對于孩子來說,大腦發(fā)育不成熟,系統(tǒng)1處于領先地位,系統(tǒng)2就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孩子會優(yōu)先玩游戲,而逃避一些困難的事情。
成人其實也會拖延,只是大腦進化得更成熟一些,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二、我們應該怎么做
愛拖延的孩子,學業(yè)上無法掌控,會越來越?jīng)]自信。
到了一定的程度,可能會破罐破摔,索性躺平。
如果等到那時再去補救,難度會非常大。
怎樣才能讓孩子不拖延?
1、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簡單來說就是,覺得“我很好,我能行”的感覺。
注意,監(jiān)督,不等于監(jiān)視。
當孩子對自己有了積極的正面評價,他做事會更主動,慢慢減少拖延。
2、父母要學會等待
拖延并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歷史上有很多名人,做事也很拖延。
比如,大畫家達芬奇,就斷斷續(xù)續(xù)工作了16年,才畫出了《蒙娜麗莎》。
拖延跟學習成績之間也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孩子都會遵循快樂原則,如果孩子感到不快樂,肯定會拖拉磨蹭,但卻往往不被重視。
又或者是“完美主義”作怪,總想著一出手即有光彩,做到最好,所以遲遲不能行動。
這種程度的拖延,其實是一種讓大腦放松的方式。
如果孩子做事拖延,父母的第一反應不是責罵、逼迫或使用暴力,而是安靜地等待,耐心地提供方法,孩子的“慢”,就會自然而然地化解。
孩子不是機器,適當?shù)赝涎?,是能提升學習效率的。父母要學會等待,不要一看到孩子稍微拖延就開始催,那樣只會讓孩子逆反。
三、一些小技巧用起來
第一,父母要給孩子鍛煉的機會。
第二,父母自己做到不催促。
第三,要學會幫助孩子一起把時間慢慢地提溜起來。
第四,給孩子一些小小的期待,讓他自己安排時間。
第五,降低自己的標準。
第六,溝通上要統(tǒng)一和單一,不同的人在給孩子的指示上是不同的。就會造成孩子不知道該聽誰的。
用孩子能夠聽懂的語言去要求孩子,注意一旦提出要求,就一定要執(zhí)行。
家長要做好示范,家長的拖延癥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
其實不光是小孩,大人也是經(jīng)常會拖延的。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和理解,相信孩子會慢慢地克服拖延這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