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親子溝通讀后感(《非暴力溝通》讀書分享)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只有惡言惡語、動手打人才叫暴力,讀了這本書才發現,原來隨意的發泄情緒也是暴力的一種表現方式。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書中有句話是這么說的: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用大白話解釋就是: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只陳述已有事實,然后明確表達自己的真正需求,不帶評論的轉述任何觀點,是最高級的溝通方式。
書名:非暴力溝通
例: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沒有仔細的去觀察他為什么哭鬧,而是一味的訓斥他不許哭。
比如,昨天我家孩子去幼兒園了,我收拾家的時候不小心把他擺放好的汪汪隊弄亂了,他回家之后就一直鬧。剛開始我忙于做飯沒有理他,只丟下一句:你就不能自己重新擺放嗎?
可是,等我做好飯以后,他依然因為這個事情哭,我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態,耐心的問他:“你一直哭,是不是因為媽媽不小心弄亂了你的玩具,沒有和你一起重新擺放好,所以你很難過呢?”他就一直點頭。我又說:“那媽媽現在和你一起擺放好嗎?”他說好。果然弄好之后,他再也沒有哭。
因為這個事情讓他難過了那么久,其實本質就是因為我剛開始沒有仔細觀察他哭的原因,而是一味地評論他不聽話,這個過程,就是語言施暴。
非暴力溝通的核心,歸納為八個字就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匯總一下,就是一個非暴力溝通的萬能公式:我看到…我感到…因為(我需要)…我希望…
就像上面的例子,如果我家孩子會表達,那他說的話就是:我看到媽媽弄亂我的玩具,我感到非常難過,因為我想讓它們恢復原狀,我需要媽媽的幫助。
我們都知道,想要每時每刻實踐非暴力溝通很難很難,可是,如果不試試,怎么能知道自己做不到呢?哪怕一天只有一次溝通做到了,那也是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