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要了解魚缸法則(越管孩子越不聽話,魚缸法則)
想必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孩子叛逆期難管教的情況吧,實際上在孩子叛逆期的時候,用對了科學的教育方法,管教他就不是一件難事。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可能家長朋友們會說:“怎么樣的方法才是科學的呢?孩子叛逆期的時候明明什么話都聽不進去。”
如果你的教育方法出現了反作用效果,就不妨試試“魚缸法則”,絕對會對管教孩子有所幫助的。
教育孩子最好不要用暴力手段,試試“魚缸法則”,讓孩子乖乖度過叛逆期
朋友曉琴的孩子今年六歲了,她發現最近一段時間孩子出現了叛逆的跡象。曉琴表示不理解,不是說孩子青春期才會叛逆嗎?
為什么感覺現在孩子就已經不聽話了呢?其實基本上大多數孩子人生中都會經歷三個叛逆階段,做家長的一定要了解,并且在孩子叛逆的時候要“對癥下藥”。
2-3歲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形成,這個年紀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父母會感覺這個時期的孩子不是很“聽話”了。
6-9歲的孩子開始步入了學校,對社會有了自己的認知,有一定的是非觀了,所以有些時候可能會反駁家長的意見。
12-15歲是人生中的青春期,這個時期也是孩子各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開始嘗試脫離家庭的束縛,因此很多家長會覺得青春期的孩子難以管教。
中國傳統的教育手段就是“棍棒式”教育,認為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實際上暴力的手段不僅會讓孩子更加叛逆,還會影響親子間的關系。
“魚缸法則”說的是從前有人在魚缸里養了很多條熱帶魚,幾年時間里熱帶魚的體型并沒有什么變化。
而魚缸破碎之后,把熱帶魚放進水池中,熱帶魚短時間內長大了很多。
很多家長可能會想問:“魚缸法則”在教育中怎么使用呢?
家長想要通過這種教育手段讓孩子度過叛逆期,就一定要做到這些
一、尊重孩子的感受
孩子之所以會叛逆是因為他的自我意識在逐漸成熟,這也是孩子長大的一個標志,所以家長們應該為孩子的某些“叛逆表現”感到高興。
有的時候不要根據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孩子行為的對錯,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去尊重他的感受,比強勢地讓他改正你認為的錯誤更好。
讓他有自己的空間,就是打破常規的魚缸,讓孩子有更多發展的機會,這對于其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二、讓孩子自己嘗試做決定
叛逆期的孩子實際上有一個心理就是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能夠自己去做一些決定了。但是他們這種心理在家長眼里就是不聽話、叛逆的表現。
有時候家長也要打破常規教育的魚缸,讓孩子的成長多一種可能性。也許你多讓孩子嘗試做決定,他就不會對你的決定出現違背或者是不執行了。
家長要把叛逆期的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對待,而不是一副自己就是真理的姿態,這樣孩子也不會做出太多叛逆的行為。
三、不要采取暴力的手段讓孩子傷心
“棍棒式”的教育方法對現在的孩子來說真的沒用,科學的辦法才能夠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以前的人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實際上現在棍棒不僅不會使孩子信服,反而會讓他更加叛逆,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親子間的關系。
所以當家長的最好不要去打罵孩子,體罰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身體,還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傷害。
家長如果真的在孩子叛逆的時候很生氣的話,可以給雙方一個冷靜的時間,這樣有利于溝通和解決問題。
四、讓孩子多出去和其他人接觸
有些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為他覺得沒有人理解自己,這時候做父母的如果真的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就千萬不要強行讓他改正。
讓孩子多出去和其他人接觸,讓他了解一下其他同齡人的想法,能讓孩子從別人的行為中去考慮自己做的到底對不對。
有一些家長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交朋友,怕他交往的朋友不是好人。如果你這樣做了,孩子反而會更加叛逆。
所以家長要做的就是理解和支持,給孩子這個接觸別人的機會,讓他們形成自己的判斷。
叛逆期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做家長的在孩子這個階段一定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采用“魚缸法則”不僅可以讓孩子多一點自己的空間去發展,而且還能讓親子關系更加和諧,當家長的朋友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了。